非均匀加热对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核动力系统中,非能动安全技术对系统安全性的保障作用越来越突出。自然循环作为重要的非能动技术之一,在核电及核供热部门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在自然循环条件下发生的流动不稳定性却使系统设备面临机械疲劳、控制失效、热冲击等多种危害,制约了自然循环在核动力系统中的应用。因此,针对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发生期间,系统热工水力特性及局部传热特性的研究对自然循环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反应堆释热功率分布的特殊性给自然循环技术在核动力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实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相关研究,同时讨论了轴向非均匀加热对自然循环系统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
  首先,设计并加工了能实现轴向余弦加热的圆管型实验本体,并结合电阻加热原理及加工工艺水平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逐步优化,改进了通道的外径型线。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研究两种方式,研究了自然循环稳态条件下轴向非均匀加热通道的壁温分布规律,包括壁温峰值的位置、过余温度的影响、流体温度的非线性分布等。针对轴向非均匀加热实验通道,开展了单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验证了该实验通道对轴向余弦热流密度分布的模拟能力。
  基于均匀热流密度分布的圆管型实验通道的稳态导热微分方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非稳态边界条件下的壁面温度场,并将其扩展到轴向余弦加热的实验通道。根据理论推导结果,通过分析指出非均匀加热壁面厚度的轴向变化对傅立叶数的影响,是造成非稳态边界条件下内、外壁面温度幅值和相位差异的主要原因。
  在轴向热流密度均匀分布与非均匀分布的两种实验通道中,分别开展了低压闭式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在均匀热流密度通道中,根据流动不稳定性期间的参数规律特征,总结得到了两种典型的流动不稳定模式,包括间歇泉流动不稳定性和复合动态流动不稳定性。对不稳定期间加热通道内局部传热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流型变化的角度分析了流量脉动各阶段的传热类型及规律,给出了局部换热特性的机理解释。结果表明,热流密度的高低是两种现象的直接判据,而局部特性与系统特性两者对自然循环影响的此消彼长,是造成这两种流动不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
  开展了非均匀加热条件对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分别从局部传热特性与系统特性的角度给出了流动不稳定性的机理解释。通过升功率与降功率两个过程的连续性实验,得到了该通道发生流动不稳定性的起始点与消失点,给出了均匀与非均匀两种加热方式下自然循环系统的稳定性边界。
  针对低压闭式自然循环系统的稳态、变功率和周期性振荡等工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根据自然循环的基本原理,将驱动压头细化,利用RELAP5程序明确了惯性力作用是造成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模拟偏离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各类流动不稳定性出现时驱动压头与动能的关系,阐述了长直上升段内闪蒸与冷凝在不同工况下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当实验段热流密度低于两种流动不稳定性的界限热流密度时,闪蒸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加热段热流密度高于界限热流密度后,闪蒸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而被抑制。
  基于RELAP5/MOD3.4程序分析了自然循环稳态及瞬态工况下的热工水力特性,通过实验验证解决了建模过程中的粗糙网格划分所引入的离散问题。提出了无关性检验的修正判据,指出通过限制回路中所有构件的最大值库郎数,可以有效提高瞬态自然循环瞬态模拟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并评估了RELAP5对低压两相自然循环的分析能力。
其他文献
可控磁约束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解决终极能源问题最理想的途径,但要达到等离子体点火以及自持燃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绝热磁压缩(MC)加热是提高磁约束等离子体参数的一种有效手段。文中通过对EAST环电流器(Tokamak)的等离子体放电参数的分析,研究了磁压缩对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的影响以及实现磁压缩需要的线圈供电电源系统的结构。并围绕电源模块变换器相关的稳态分析、控制、仿真以及实验等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通
磁约束聚变研究中,氘氘(DD)、氘氚(DT)聚变中子产额是评估等离子体约束与加热性能的重要参数。中子活化法利用中子与特定材料的活化反应,对DD、DT聚变中子产额进行测量,作为标准的中子诊断方法在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上得到发展和应用。中子活化诊断以其测量精度高、量程宽,抗干扰和耐辐照能力强的优点,还将应用于未来聚变反应堆。  本论文介绍了活化法在测量EAST中子产额中的应用和研究。根据EAST装置的放电
学位
中子能谱测量是中子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反应堆设计、中子治癌及中子辐射防护等诸多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前沿研究热点。本文中提出了基于瞬发伽马射线中子活化分析技术中子能谱测量方法,即利用伽马探测器记录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极短时间(约10-14s)内放出的瞬发特征伽马射线,当与中子相互作用的样品的元素及其含量已知,则探测器记录的特征峰计数与样品位置处的中子注量率随能
学位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作为一种二元靶向性放射治疗技术,在治疗头部和肺部肿瘤方面具有相对生物效应高、可特异性杀死肿瘤等独特优势。目前放射治疗诱发二次癌的风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癌症幸存者,辐射致二次癌的风险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中子源和硼药的发展,BNCT会用于更多癌症患者的治疗中,而关于BNCT诱发患者健康器官发生二次癌风险的研究很少,本文主要基于辐射仿真人体模型和蒙特卡罗软件T
学位
战争等军事活动遗留下来的含有危化品战剂的废弃弹药(化学武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如何准确、有效地识别内部化学战剂的类型对后期的处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化学武器识别技术中,瞬发γ射线中子活化分析(PGNAA)技术利用分析活化产生的伽马射线能谱可以实现对物质中本征元素的快速检测,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一套基于PGNAA技术的危化品化学武器识别装置,并对8种样
学位
由于自然循环过程不需要主泵提供动力,循环回路的结构相对于强迫循环更简便,并且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自然循环在先进核电站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自然循环是利用冷热流体的密度差和高度差产生的重位势能来驱动流体流动的,而管壳式换热器作为自然循环回路中的冷源,是自然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设备。常见的管壳式换热器内多为单相流体,因此该领域进行的研究最多,亦最成熟。而采用管壳式换热器用来冷凝蒸汽则较
直流式蒸汽发生器作为一体化反应堆及快堆的重要设备,其热工水力特性分析是历来研究热点,国际国内采用多种数值计算方法对其一次侧及二次侧流体进行数值模拟,但对二次侧全流型变化的模拟还不准确,因此研究一种适用于全流型工况的数值计算方案,对于研究直流式蒸汽发生器耦合换热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利用商业软件Fluent,针对三种计算模型,利用Becker经典圆管蒸干实验,验证分析其对全流型工
在核反应堆系统研究中,采用基于热工水力多尺度耦合方法、热工水力程序与三维中子物理程序的耦合方法分析反应堆系统及堆芯核热耦合特性,是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可以帮助提高仿真精度、优化反应堆设计。  在本论文中,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一体化压水堆IntegralPWR-200(IP200)的运行与安全特性,研究了基于RELAP5与计算流体力学程序Fluent的热工水力多尺度耦合方法、基于RELAP5/三维两
风险监测是指在核电站寿期内,对核电机组不同配置下的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其结果可应用于风险指引的核电站运行与维修管理,在保障核安全的前提下,平衡核电站安全性和经济性。  LivingPSA(Living Probabilistic Safety Analysis)方法是目前国际国内工程界广泛认可的、用以实现风险监测的建模分析方法,风险监测器(Risk Monitor,RM)则是在其方法基础上开发出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