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谷文达创作的文化身份和意识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gang82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一批海外中国艺术家们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走红并得到了西方的热捧,谷文达是这批艺术家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拟从文化身份入手,结合文化认同理论及第三空间理论,分析谷文达的文化身份和艺术策略的转变。进而探析身处第三空间的海外华人艺术家的创作策略。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通过对海外中国艺术家文化身份、文化自觉及文化策略转换的分析,并进一步论证这一理论与谷文达等海外群体及其作品之间的关系,探析海外中国艺术家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第二章,选取谷文达作为海外艺术家的典型代表,论述了谷文达在国内的文化身份与其艺术创作的联系,点明了此时期谷文达的文化身份是基于单一的本民族的。同时由于“85热潮”,预示了谷文达文化身份转型的可能性。第三章与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第三章从分析谷文达到了国外,语境发生转换入手,探讨其文化身份的分裂与定位,以及双重身份的形成过程。以谷文达的作品《俄狄浦斯系列》为摹本基础,从文字——客观物质——人体物质等媒介的转换说明谷文达文化身份的被认同过程,并详细阐述了谷文达的双重文化身份与其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第四章,论述谷文达超越于双重意识的国际公民意识及其艺术表现。本章通过对谷文达作品《联合国》与《碑林·唐诗后著》的摹本分析,探析谷文达个体——民族——国际身份的转变过程。最后得出结论:研究谷文达的文化身份以及艺术策略对回答艺术家在海外如何进行艺术创作并在取得成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且探究第三空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中英联合声明》。根据这份声明,英国需在1997年7月1日将香港的主权移交中国,而香港即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从这时起,大陆与香港又重新开启了
中国对西方的学习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拿来。绘画艺术从形式技巧的模仿到中西文化和审美意识融合,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西方美术思潮自身的更替,民国时期,现代主义艺
从2005年“超级女声”开始,“粉丝”时代来临,开启了全民娱乐的新时代,众多草根明星冉冉升起。随着“玉米”、“凉粉”等粉丝团体的成立及其为明星宣传所引发的海选奇观、短信
重庆电视台青年摄制组成立于1983年,在随后的四年时间里,青年摄制组共创作了四部具有较大反响的电视单本剧作品,特别是《巴桑和他的弟妹们》以及《希波克拉底誓言》,这两部作品曾
艺术发展与其身处的社会形态、思想流派、审美意识息息相关。在清朝特定的时代背景、政治导向的促使下,行草书发展彰显出异于其他朝代的审美走向。碑帖并进成为清代行草书发
汽车消费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奢侈品消费转变为今天一般富裕家庭的大件物品消费,汽车已经越来越多的开进寻常百姓家庭,从而有一部分车型转变为家用车。从100多年前的福特“T”型
期刊
期刊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黑暗题材的艺术创作,其表现内容和精神意蕴随时代而变迁。在绘画领域中,从最初对人类生理生命的关注到对人性思想的剖析,从反映宗教教义到对整个社会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