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以提供更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两年间我科收治的行CABG术患者260例。随机序列由随机数字表产生,根据结果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替格瑞洛组(Ticagrelor Group,TG)和氯吡格雷组(Clopidogrel Group,CG)。收集对比包括性别、接受手术时的年纪、年龄>75岁、体重、身高等在内的患者基本信息,以及对吸烟、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既往史如: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心力衰竭等术前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对比;同时收集对比CABG手术相关的资料信息,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体外循环下/非体外循环下)、体外循环时间、桥血管数量等。对患者术后12个月内有效性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安全性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在数据统计方面,运用χ~2检验对两组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运用t检验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水准α=0.05。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随访共241例。替格瑞洛组完成122例随访,1例患者在院死亡,因个人原因中途停药和失访6例;氯吡格雷组完成随访例数119例,其中在院死亡3例,因个人原因中途停药和失访9例。两组患者除女性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外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和既往史之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女性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有效性相关不良事件方面,TG共发生10例(8.2%),CG共发生19例(16.0%)。TG死亡1例(0.8%),死于小细胞肺癌,属非心血管死亡;CG未观察到死亡病例。两组均有8例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6%、6.7%,但CG患者心绞痛症状较TG重。CG有3例再发心肌梗塞(2.5%),其中2例再次入院行PCI术(1.7%),各植入支架1枚,另1例行药物治疗后好转。TG无患者发生这两种事件。以上各项,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G中,发生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事件1例(0.8%),CG观察到6例(5.0%),P<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G和CG在安全性相关不良事件上,TG共发生27例(22.1%),CG共发生17例(14.3%)。替格瑞洛组观察到19例表现为呼吸困难症状(15.6%),多为轻度,因可耐受未予特殊处置。氯吡格雷组共11例出现呼吸困难症状(9.2%),其中3例表现为重度,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出血事件各发生6例(5.0%)、8例(6.7%)。多表现为皮下和牙龈出血,无需医学干预。以上各项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接受CABG的患者术后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的有效性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策略相比无差异。前者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两药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表现,经统计学证实,无显著差异;3.CABG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氯吡格雷无差异,可作为CABG术后抗血小板策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