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骨洗二方治疗骨刺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丰富骨洗二方的临床治疗范围提供科学依据,为骨刺性跟痛症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进行临床观察。根据拟定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于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确定了90例骨刺性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61足),对照组45例(60足),其中男性23例,女性67例,男女之比为1:2.87,年龄在18~76岁之间。其中40岁以下4例,40~60岁51例,60岁以上35例,病程最长12年,最短2个月。经其他治疗复发的49例,未经任何治疗的41例。治疗组45例患者运用骨洗二方熏洗治疗,每次浸洗30分钟,1天2次,每剂用1天;对照组45例患者运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外涂足跟痛处,挤出适量乳胶剂涂抹患处,每日3~4次。治疗过程不使用其他药物,连续用药两周,并作记录,观察患者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情况,分别统计疗效。 结果:从本次研究的统计上发现,骨刺性跟痛症一般多发病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较多。部分就诊患者X线检查在侧位片上发现跟骨骨刺,没有疼痛症状,X线检查斜向前下方的骨刺引起疼痛的症状比较明显。其中病变部位:左足27例,右足32例,双足31例;症状:疼痛90例,肿胀57例,功能障碍48例,可见大部分骨刺性跟痛症患者有肿胀、功能障碍症状。 治疗组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1.11±1.48)、(0.15±0.35)、(0.18±0.42),对照组分别为(1.70±1.64)、(0.35±0.51)、(0.38±0.52),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4、2、24、1,对照组分别为23、0、31、6,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及对照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药疹、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意义,骨洗二方熏洗治疗对皮肤刺激较小,比较安全可靠。 结论:骨洗二方根据组方原理,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亦具有一定的消肿止痛功效,亦是治疗跟痛症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根据治疗的各种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骨洗二方熏洗治疗骨刺性跟痛症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痛苦,为丰富骨刺性跟痛症的治疗途径提供了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