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根际促生细菌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911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山东省泰安市樱桃园采集生长良好的茶树根际土壤,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解磷细菌、硅酸盐细菌和固氮细菌进行分离筛选;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病原菌,分离筛选拮抗细菌;对各个促生细菌的生物活力进行测定,研究生物活力较高的菌株在茶树根际的定殖情况,对可定殖的菌株进行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采集的茶树根际土壤样本进行处理,共分离获得67个解磷细菌分离株,71个硅酸盐细菌分离株,63个固氮细菌分离株,66个拮抗细菌分离株。(2)各促生细菌的生物活力测定结果表明,4T-P-5、4T-P-10、5T-P-10、5T-P-14分离株的溶磷能力较强,培养72h时后,培养基中的可溶性磷的增加量在93.5ug/mL-244.3ug/mL之间,达到农业部规定的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功能要求;T-K-7、4T-K-4、4T-K-21分离株的解钾能力较高,培养基中K+含量分别增加43.1%、53.4%和44.42%,达到农业部规定的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功能要求;4T-N-11、4T-N-12、5T-N-8分离株的固氮效能较高,消耗1g葡萄糖所固定的氮素分别为22.2mg、27.8mg、35.5mg;T-10、3T-4、4T-22分离株对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拮抗效果较好。(3)利用抗生素标记方法,研究了生物活力较高的13个分离株在茶树根际的定殖特性,共有12个分离株能够在茶树根际稳定定殖。(4)对能够在茶树根际定殖的分离株进行相互拮抗试验,结果表明,5T-P-10分离株和4T-P-10分离株之间有拮抗现象,4T-N-11分离株和5T-P-10分离株之间有拮抗现象,4T-K-21分离株和4T-N-12分离株分离株有拮抗现象,其余细菌分离株没有拮抗现象。(5)对相互间没有拮抗现象的分离株进行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4T-P-5、5T-P-14、3T-4、5T-N-8、T-K-7、4T-K-4的血琼脂平板上没有透明圈,其他分离株具有透明圈,初步判断上述6个细菌分离株是安全可用的。(6)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对6株茶树根际促生细菌进行了鉴定,其中解磷细菌4T-P-5为类芽孢杆菌(Pa cellulositrophicus),解磷细菌 5T-P-14 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硅酸盐细菌4T-K-4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硅酸盐细菌T-K-7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固氮细菌 5T-N-8 为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拮抗细菌 3T-4 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brasilensis)。
其他文献
丰聊008是由聊城市种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玉米品种。2002年参加山东省玉米杂交种预备试验,2003年至2004年参加山东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2005年2月通过山东省玉
我国的农业发展已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新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将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主攻方向,实现调整农业结构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系统的社会工程。
2013年4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伍军红副主任作了题为“《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数据与质量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主持人为《期刊质量大会》副
为了从内容特征角度分析对科研论文零被引的影响,本研究以1998—2015年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的图书情报领域学者论文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论文关键词为内容标
<正>~~
期刊
麦满仓是在安徽省农科院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生产的美洲星系列产品基础上,由全国政协8~10届委员、农业部肥料专业委员会1~4届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杨志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
本文针对Markovian跳变系统研究了一系列混合容错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其核心思路为通过多阈值报警系统使被控系统在不同故障环境下都能得到合适的控制方式。本文主要涉及鲁棒控制理论、容错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根据所面临的各类故障问题,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如下:(1)当系统出现外界扰动ω(t)∈£2[0,∞)时,假设其为隐性故障/微小故障对系统产生的影响。顾名思义,该类故障对系统产生的影响比较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微网概念提出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它将可再生能源、控制模块以及负载模块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可靠供电能力和灵活运行方式的系统。作
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已经进入了大学章程的时代。然而,我国大学章程起步较晚,大学章程在制定之后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为凸显的是高校章程的执行
本研究从美国汤姆森路透科技集团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获取原始数据,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学科竞争力进行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研究和综合分析,最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