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死亡因子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功能及调控机制初步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第二常见女性肿瘤,是引起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宫颈癌早期通常表现隐匿,缺乏特异性,加上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发现时多为晚期。原位癌治愈率近100%,而Ⅳ期仅为10%,依赖于手术获得肿瘤的相关信息判断预后,尚无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是由Shibahara等发现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随后的多项研究显示PDCD4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并且与肿瘤进程及不良预后相关。PDCD4是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的抑制因子,能够抑制肿瘤的恶性行为,被认为是抑癌基因。而PDCD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状态、功能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PDCD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作用和调控机制为PDCD4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第一章 PDCD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明确PDCD4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1.收集包括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和侵袭性宫颈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ICC)在内的宫颈锥切组织标本,和侵袭性宫颈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新鲜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2.分别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PDCD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宫颈上皮中PDCD4主要定位于基底层和棘层细胞的细胞核中。相对于正常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原位癌和侵袭性宫颈癌组织中PDCD4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09,p<0.001),相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原位癌,侵袭性宫颈癌组织中PDCD4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0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PDCD4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2.在侵袭性宫颈癌中PDCD4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及p53的表达情况相关(p=0.046,p=0.003,p=0.001)。第二章 PDCD4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功能研究研究目的观察过表达PDCD4对于宫颈癌细胞功能影响。材料与方法1.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Caski及Siha中的PDCD4的表达情况。选取相对低水平表达PDCD4的Siha细胞,利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稳定过表达PDCD4。2.利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细胞周期、细胞凋亡、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观察过表达PDCD4对Siha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1.PDCD4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检测与Hela、Caski相比,Siha细胞中PDCD4的表达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DCD4基因能够促进Siha细胞凋亡,抑制迁移和侵袭(1)分别用Lv-PDCD4和Lv-NC感染Sih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效率达到90%以上。RT-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转染了 Lv-PDCD4的细胞PDCD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PDCD4可抑制Sih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Siha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凋亡,但对于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周期进展并无显著影响。第三章 PDCD4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目的探究过表达PDCD4影响宫颈癌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1.siRNA-198靶向沉默Siha细胞中HPV16的e6/e7癌基因,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干扰e6/e7对于PDCD4表达水平的影响。2.PathScan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Array Kit 检测分别转染了 Lv-NC 与 Lv-PDCD4的Siha细胞中与疾病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1.靶向沉默HPV16的e6/e7对于PDCD4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2.PathScan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Array Kit 通路分析结果显示,PDCD4 过表达的Siha细胞中抑癌基因STAT1和p5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结论1.PDCD4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甚至缺失,且与淋巴结转移、是否为鳞癌及p53的表达情况相关。2.PDCD4促进Siha细胞的凋亡,抑制迁移和侵袭。3.Siha细胞中HPV16的e6/e7对于PDCD4的表达无调控作用。PDCD4调控Siha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p53和STAT1的激活相关。
其他文献
肠道稳态是肠黏膜屏障、肠道内环境等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态平衡状态。肠粘膜包括机械屏障即肠黏膜上皮结构,包括了肠上皮细胞及肠上皮细胞间的连接等,具有吸收营养物质并将有
研究背景:恶性肿瘤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正逐渐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CA Cancer J Clin 2015统计的中国癌症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发病率和
本试验选取70头延边黄牛公牛为试验材料,采用直接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ANGPTL4、FABP4、PLIN基因的SNP位点进行了检测,并与延边黄牛肉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在FABP4基因5
目的:研究细胞内蛋白酶体被抑制时,P38y/δ在泛素化蛋白aggresome形成过程中的功能。方法:①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野生型AD293细胞,并用特异性识别磷酸化Thr180/Tyr182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国内近年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肌球蛋白Ⅵ(MyosinⅥ,MYO6)作为细胞动力蛋白,参与细胞
克林顿政府作为后冷战时期美国真正意义上的首届政府,其形成的对华外交政策奠定了整个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华政策的总基调。纵观克林顿政府对华外交政策形成过程,可以发现美国各
研究背景:近几十年来,肾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见肿瘤。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检查设备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T1期肿瘤被检出。外科微创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Nrf2mRNA表达及血清ROS浓度的影响以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ROS浓度的变化,为阐明贝那普利抗纤维化机制及Nrf2mRNA、ROS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希望为临床上肝纤维化的诊治及预防提供新方法。方法:1.动物实验部分:将22只SD雄性大鼠[(180-210)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6),模型组(n=8)和贝那普利治疗组(n=8)。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和预
背景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每十个成人中至少有2人是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高盐饮食是诱导高血压发生发展最主要的危险因
参照物作为运动事件的四个内部语义成分之一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然而,它在运动事件的概念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借助于自建语料库和在线语料库,对英汉语运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