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创新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区域创新主体(大学、企业、研究所等)间知识交流和传递,对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提高区域竞争力有重要作用。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是度量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论文和专利是科学、技术的重要输出成果,因此,本文从合著论文与合作申请专利角度,分别构建科学合作网络(SCN)和技术合作网络(TCN)来研究区域创新网络。本文以中国2000-2009年在生物技术领域ISI数据库和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发表的论文为论文数据来源,以中国知识产权网上公布的专利为专利数据来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2,结合社会学和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在社会网络分析中采用中心势、度数中心性、中间中心性、网络密度、网络规模、平均路径长度、核心-边缘模型分析等指标研究10年间SCN和TCN网络结构的演化特点以及各省在网络中地位及其变化,在地理空间分析中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位序-规模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核密度等指标研究SCN和TCN的省际差异及网络结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各省在学术论文和专利合作中发展差距问题,为各省科学、技术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宏观上在全国层面分析两种网络的演化过程和特点,中观上分析各省在网络中的地位及作用,微观上从产学研合作角度分析参与合作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行为主体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SCN和TCN合作矩阵间的相关性以及各省中心度、创新势能以及专利产出间的相关性,探究学术论文成果对专利产出的影响。采用国家统计年鉴中公布的与学术论文和专利有关的7个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影响SCN和TCN创新势能的因子。 经社会网络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省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网络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SCN网络结构比TCN复杂的多,SCN中各省份间合作次数差异在减少,而TCN中各省份仍存在明显差异。SCN网络结构开始呈现分散趋势,而TCN网络结构仍存在明显集中性。核心边缘模型表明两种网络核心区省份数呈现分散-集中-分散-集中的变化过程,且SCN中以大学与研究所、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明显;TCN中以公司与大学、公司与研究所之间的合作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 通过对两种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可知:(1)全国范围内区域差异悬殊且主要受经济区内差异的影响;位序-规模分析中发现省份的创新势能满足位序-规模分布,省份创新势能分布较正常,首位分布不明显。(2)探索性空间分析从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的角度验证了省际合作次数存在地理邻近和公共边邻近的空间相关性,且HH、LL类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通过核密度分析研究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发现SCN空间网络经历“个”字到“仐”字的转变,省际合作的影响范围也在逐渐增大,而TCN的空间网络结构较简单,区域合作的马太效应明显,且多数省份的学术论文和专利发展水平不均衡。(3)相关性分析证实,在SCN中地位越高、创新势能越大的省份在TCN中也会有较高的地位和创新势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技术市场成交额与SCN创新势能上存在高度正相关,而人均GDP与TCN创新势能则存在高度正相关,卫生技术人员与两种网络创新势能的相关性正逐渐提高。 本文探究了科学合作网络和技术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省份间空间相互作用及差异,为定量分析各省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借鉴,并对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