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地区1995-2016食管癌发病时间趋势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来源 :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k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预后差。食管癌五年生存率仅为10%,给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我国甘肃省武威市作为甘肃省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男、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二[1]。然而该地区食管癌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却相当匮乏,仅有关于某一区县食管癌发病情况的报道,尚无整个武威地区食管癌发病情况的全面研究。因此,摸清武威地区食管癌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发病趋势,将对当地有针对性的开展食管癌的防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应用SaTScan、GIS技术,对武威地区食管癌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找出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及聚集区,从而更好地在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针对性更强的防控措施。
  方法
  1.收集武威地区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12家具有住院病床的县级以上医院食管癌患者的住院病例,提取患者的病例信息,对该地区食管癌患者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JointPoint软件分析当地食管癌的发病趋势。
  2.建立武威地区食管癌病例数据库,通过ArcGIS10.2进行空间地理信息的关联,对武威市102个乡镇不同年份发病例数进行计数统计,分析武威市102个乡镇1995~2016年22年间的年度发病率以及年均发病率,最终通过ArcGIS10.2实现年均空间分布情况的可视化。
  3.武威地区食管癌高发聚集区的时空分析,应用时空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9.3对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武威地区102个乡镇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并与ArcGIS生成的食管癌空间分布图进行匹配,分析食管癌的高发聚集区。
  结果
  1.武威市食管癌患者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采集到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22年中的3704例食管癌病例信息,凉州区2350例,古浪县372例,民勤县717例,天祝县26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50±9.03岁;男性患者占76.78%,女性患者占23.22%。患者中绝大多数为汉族(占98.78%),73.69%为农民,5.83%合并有其他肿瘤,平均住院21.70±17.01天;住院治疗费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5151.29(2249.96,9840.60)元。
  2.1995~2016年武威市食管癌的分布情况及发病趋势
  2.1年龄组情况0~39岁年龄组的发病趋势非常平稳,几乎没有变化;40~59岁年龄组的发病趋势呈现一个M型的变化,在2009年高峰后缓慢下降,在2012年趋于稳定;60~79岁年龄组城乡快速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达到高峰后下降到之前的水平继续上升;80岁以上年龄组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2.2性别分组情况男、女食管癌发病率整体均呈上升趋势(男性组AAPC=10.30%;女性组AAPC=1.03%)。女性在2002~2008年,发病趋势呈现平稳波动,而男性在此期间则继续呈上升趋势,两组均在2009年达到高峰,而后呈现下降趋势。
  2.3武威不同地区(一区三县)情况凉州区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AAPC=1.30%);天祝藏族自治县呈缓慢上升趋势(AAPC=6.54%);民勤县呈现缓慢下降趋势(AAPC=-1.00%),由于很多年份患病例数为0,古浪县无法进行JPR分析,通过发病趋势曲线图可知古浪县的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
  3.武威地区空间分布特征
  武威地区102个乡镇的食管癌年均发病率存在地域性差异。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民勤县红沙岗镇243.78/10万、古浪县横梁乡70.27/10万,其余地区发病率主要集中在3.00/10万~15.00/10万。
  4.武威地区空间聚集性
  武威地区食管癌的分布具有典型的时空聚集性。武威市共探测到4个食管癌高发区聚集区,其中一类聚集区1个,二类聚集区3个。包括44个乡镇。一类聚集区是1号聚集区,共覆盖2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为209.07;二类聚集区包含2号、3号、4号聚集区,其中2号聚集区共覆盖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147.33;3号聚集区共覆盖2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56.96;4号聚集区共覆盖1个乡镇,最大似然比12.27。
  结论
  武威地区199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食管癌的发病情况随时间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男、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人群为食管癌高发群体。不同地区间发病趋势存在差异,除民勤县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之外,凉州区、天祝县和古浪县均呈上升趋势。
  武威地区食管癌具有典型的空间聚集性,本研究确定了4个高发聚集区,其中一个一类聚集区,三个二类聚集区。可以针对高发聚集区加强宣教和筛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  采用现况调查法,了解省内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多学科综合诊疗信息系统使用现状及需求,为信息系统功能设计提供依据。借助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设计满足门诊多学科综合诊疗参与者与多学科综合诊疗工作管理者等不同人员的使用需求,符合业务需要、操作习惯以及易于设计与开发的功能要点,为系统的开发、运用奠定基础。  方法:  1、选取河南省3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门诊多学科综合诊疗管理者和参与专家共64名,
学位
目的  本研究调查了福建某妇产医院适龄经产妇(<35周岁)和高龄经产妇(≥35周岁)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具体情况,旨找出导致不同年龄段经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解决全面二胎政策后GDM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一新的公共卫生问题提供事实依据和解决策略。  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了福建省某妇产医院2016年6月至201
研究背景和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已经成为中国成人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早期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关于TG导致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升高的机制以及TG水平升高的遗传易感性尚不清楚。2015年11月NatureGenetics杂志报道了由本课题组参与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导致关节炎症和破坏的慢性滑膜疾病,其残疾率高、预后差、治愈率低,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RA的发病机制复杂,环境、遗传、感染和内分泌等因素均可影响该病的发生发展,其中遗传学因素可以解释RA大约50-60%的易感性。在多个水平都存在RA的生物标志物,从遗传学角度研究RA的发病机理和寻找新的早期易
研究目的:以健康服务体系和可持续性理论为研究基础,从服务能力、科学投入和绩效管理三个维度开展子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可持续性研究。为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子宫颈癌筛查长效机制提供决策支持。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将全国按照地理位置分为7个大区(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北、华中和西南),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七个大区14个省份选取20个开展中国子宫颈癌检查项目的县/区及下属的乡镇医疗机构,按服务能力和经济
学位
目的:氡己成为继吸烟之后第二位主要的肺癌致病因子,目前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氡致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而有关的动物实验与分子机制研究仍然十分缺乏。本研究采用氡室吸入染氡,观察氡及其子体对小鼠肺组织线粒体的损伤作用,为阐明氡及其子体导致肺组织损伤作用的机制提供实验基础资料。  方法: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通过HD-3型氡室进行吸入染氡,每天染氡8h,
学位
目的:酵母中蛋白质资源丰富。与传统植物来源和动物来源蛋白质源相比,酵母蛋白生产不受地域和季节影响,更加稳定便利。本研究探讨酵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其功效,旨在为酵母蛋白质在食品和健康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酪蛋白、乳清蛋白质、大豆蛋白质和混合蛋白质为参照,分析和比较酵母蛋白质:①氨基酸含量: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GB5009.124》方法测量各种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和非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多病因、多基因复杂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作为OP的诊断标准,但是BMD的改变往往不可逆,且变化周期长,滞后于骨重建失衡,在OP早期发现和疾病机制认识上尚存在较多盲点。外泌体中选择性地富集了某些功能性miRNAs,这些miRNAs在脂质膜的保护下具有充分的生物活性,被转运到效应细胞后可继续发挥
学位
铜是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作为体内多种代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络氨酸酶、多巴胺羟化酶等)的辅助配基发挥重要作用。铜稳态代谢平衡对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铜过量蓄积会产生大量氧化自由基,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而铜缺乏则会导致冠心病、骨质疏松、神经退行性疾病、贫血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迄今为止,铜缺乏导致贫血的确切机制尚不明晰。通过构建低铜饮食诱导小鼠模型和铜转运蛋白Slc31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