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自然灾害研究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旱灾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发生频率高,一直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大患之一。内蒙古历来也是我国旱灾易发和频发地区。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干旱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程度也愈来愈严重,极大地制约了草原牧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频频发生的干旱,使干旱而引起的损失降低到最小,是抗旱工作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在致灾因子论盛行后,灾害的风险研究不断受到重视,而承灾体脆弱性研究作为灾害风险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区域防灾减灾,政府决策和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国内外自然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估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概括总结了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内涵,阐明了脆弱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在脆弱性评价理念和思路的指导下,本文选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做为研究对象,对该旗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09年四个时期进行脆弱性定量评价。在广泛借鉴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人员,各种财富和草原生态环境作为承灾体,分别从暴露性、敏感性、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四方面构建阿巴嘎旗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使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对阿巴嘎旗四个时期进行脆弱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和2000年为高脆弱度;2005年和2009年为低脆弱度。从1990年到2009年的近20年里,应对能力脆弱度和恢复力脆弱度不断下降;暴露性脆弱度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逐渐降低趋势;只有敏感性脆弱度不断提高。影响暴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沙化率等权值较高的指标值先提高后降低,暴露于灾害中的承灾体的质与量波动减少。暴露性脆弱度降低,暴露性减少;影响敏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承灾体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内部不稳定因素增加,如气温上升,降水量变率增大,水域面积缩减等等。致使敏感性脆弱度升高,敏感性增强;影响应对能力和恢复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防灾减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逐渐增加,从而引起二者脆弱度降低,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增强。最后,根据所得的评价结果,总结阿巴嘎旗旱灾承灾体脆弱性的特征,并提出降低干旱灾害脆弱性的五点措施,以及减少灾害损失的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