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聚合物杂化Fe<,3>O<,4>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84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纳米粒子,然后以硅烷偶联剂为配体,将配体交换法和缩聚法相结合,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固定官能团,最后将智能聚合物接枝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考察其对环境刺激的响应行为,并开展应用研究。   采用共沉淀法,以油酸为稳定剂制备了粒径为9 nm的且粒径分布较窄的超顺磁Fe3O4纳米粒子,分析结果表明:油酸是通过羧酸盐键固定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   以硅烷偶联剂为配体,创新地将配体交换法与缩聚法相结合,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稳定结合官能团,如双键、ATRP引发剂等,而且改性后保持了Fe3O4纳米粒子在介质中良好的分散性。考察了不同因素(水份、催化剂、配体结构)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水份、催化剂用量以及配体结构对改性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水份过多导致纳米粒子之间的粘连;反应必须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反应加速进行;配体结构中含有非极性、弱极性或大位阻基团,则有利于在对Fe3O4纳米粒子改性的同时保持很好的分散性。   采用沉淀聚合方法,通过自由基聚合将温敏型聚合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接枝到带有双键的Fe3O4纳米粒子表面,制备了温敏型聚合物杂化Fe3O4纳米粒子。首次实现了温度诱导的磁分离行为,即当温度低于32℃时,纳米粒子表面的PNIPAM分子链伸展,纳米粒子彼此分离,1.1 T的磁场不能将其从分散液中分离;当温度高于32℃时,纳米粒子表面的PNIPAM分子链收缩,纳米粒子聚集,相同的外部磁场很容易将其从水分散液中分离;当温度再次降低到32℃以下时,该PNIPAM杂化Fe3O4纳米粒子能够重新分散到水中,1.1 T的磁场不能将其分离,具有可逆性。   在带有双键的Fe3O4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电解质(聚甲基丙烯酸和聚-4-乙烯基吡啶),制备pH敏感型聚合物杂化Fe3O4纳米粒子。考察了这两种聚电解质杂化Fe3O4纳米粒子对pH的响应行为,并将聚甲基丙烯酸杂化Fe3O4纳米粒子应用到蛋白质(牛血清蛋白)分离中,其吸附量接近1300 mg/g。   采用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将聚苯乙烯接枝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制备了聚苯乙烯杂化Fe3O4纳米粒子。首先合成了具有ATRP引发基团的烷氧基硅烷,然后通过配体交换法-缩聚法,将其稳定接枝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最后在CuBr/PMDETA(五甲基二乙撑三胺)催化体系下从Fe3O4纳米粒子表面引发苯乙烯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反应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
其他文献
设计和合成以孤立的多酸氧簇为建筑单元的拓展结构是当今多酸化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本文在选择了多酸氧簇中的杂多金属氧酸盐([PWO]、[CrMoOH])为构筑模块的基础上,从“稀
论文归纳了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合成机理及合成影响因素,并总结了近年来介孔复合材料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此采用不同方法制备含金属组分的纳米孔性复合材料,利用XRD、S
TiO2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但其光催化效率受到了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可见光利用率的限制。研究表明,具有共轭π键的PANI与TiO2复合可以改善其光催化性能。本论文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制备了TiO2分散体系,利用Doctor--blade法制成TiO2/ITO膜,在不同电位条件下,通过循环伏安法制备不同氧化态的PANI/ITO及PANI/TiO2/ITO复合膜,通过XRD、FT-IR、DRS、UV-
为了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的有机锗抗癌药物,我们把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 2-氨基-1,3-硒唑引入到有机锗化合物中,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硒的新型有机锗化合物。 我们通过多次试验探索
第一章对量子点的性质、合成与应用,共振光散射技术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第二章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CdTe量子点。用荧光光谱、
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分子,与生物体中各种生命活动紧密相关。由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空间结构千变万化,使得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与功能。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并了解其相
为改善镁储氢材料较筹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在镁中添加过渡金属氧化物(MO)作为催化剂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目前有关MO的催化机理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本论文采用Rietveld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