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译言异:《聊斋志异》翟里斯英译本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十九世纪英国汉学家翟里斯所译《聊斋志异选》(Strange Stories from aChinese Studio),借用彼特·纽马克的综合翻译批评程序展开译本研究:探究译者在译本中对“异”做了何种解读及建构。   第一章将《聊斋志异》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加以勾勒:1)述其作者、成书、版本流变;2)呈现作者用特殊笔法(用传奇以志怪)所勾勒出的“异”世界、“志异”的意图及《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梳理《聊斋志异》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且对已有的《聊斋志异》翻译研究予以综述。重点介绍本文选取的译本《聊斋志异选》(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及其译者翟里斯的汉学成就。   第三章基于译本与原作的比较,从宏观层面对译著进行分析。比较基于译著与原著宏观层面上颇为鲜明的变化展开:1)篇目的选择:整节以“异”为关注点,对翟里斯篇目的选择作深层次的剖析。通过对翟里斯所选译篇目的归类,探求其欲在译本中展现的特质;以《聊斋志异》唐梦赉序及高珩序为基础,结合郭璞《山海经》序,考察中国文学经典中“异”的立体含义及其在《聊斋志异》中的体现,进而反思翟里斯通过选择翻译篇目所展现出的对“异”的别样解读。2)异史氏日的省略:溯“异史氏日”之源,探讨此特殊笔法的文学功能及其在《聊斋志异》中的诗学意义,探究翟里斯做出省略背后的潜在因为及对译作言“异”的影响。   第四章对译作展开微观层面分析。首先,对原作及译作故事命名直观地做以分类,借用符号学概念对原作题名的翻译予以解读,分析翟里斯通过题名言“异”的得失;第二节通过选自《罗刹海市》、《婴宁》、《画壁》三篇故事的具体译例探究翟里斯对原作故事所体现的“异”的传达;第三节梳理翟里斯在译本中加的注解;第四节解读其附录。   第五章为全篇结论。综合上述各章,对翟里斯所译《聊斋志异选》作以综合描述:翟里斯的译本将原作立体的“异”解读成平面的“异”,弱化原作“经炼意而载道”的特质,强化了其作为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认识功能”。经过翟里斯的翻译,《聊斋志异》从“异之大观”变成了“一本在彼时反映辽阔中华大帝国之礼仪,习俗的百科全书”,成为西方世界认识中国独特文化的窗口。论文作者试图从三个方面对翟里斯在译本中所体现的侧重做以解释:一、翟里斯及其同时代的汉学家汉学研究的重心;二、通过对翟里斯编撰的《中国文学史》脉络的梳理,察看其特质,洞悉潜藏其后的翟里斯持有的人类学文学观,从立体层面进一步解析翟里斯文学观对其跨文化交际侧重点的潜在的影响,以对其所译《聊斋志异选》做更深刻的理解;三、结合成书于同时期的林传甲之《中国文学史》,通过两本文学史脉络、收录作品及文体分类的差异,结合彼时中西方时代背景,洞悉十九世纪末中西对“小说”的不同定义,最终发现翟里斯站在西方小说的立场上完成了《聊斋志异》的翻译,使其具备了以虚构言说现实的色彩。   翟里斯在译本中所解读出的“异”,恰为“文化”在翻译的视界下本质特征的描述:文化是各民族的特色所在,常指一个民族中所特有的知识,思想及习惯;且文化表现了自我和民族的特色,不断抵抗同一的趋向。从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将与文化互补共生:翻译凸显文化的异质性,同时文化的异质性成就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最佳的存在意义。
其他文献
1月14日,中共贵州省委在革命历史名城遵义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省委书记钱运录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座谈会由省委副书记、省长石秀诗主持。中央保持共产党员
图式概念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它认为一切认知都与过去的经验或背景知识有关。只有激活脑中的图式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接收新知识。因此,图式被理解成人们赖以认识周围事物的基
学位
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并科学阐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深入领
托马斯·哈代(1848-1928)是19世纪转折时期英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从1867年起,他先后创作了14部小说,47篇短篇小说,超过一千首诗歌,一部史诗剧以及评论文章。哈代的个人经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对吸油烟机,压力锅、家用燃气灶具等3类厨房器具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在被抽查的189种产品中.有16种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广东万顺燃具有限公司、佛山市
批判性话语分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发展迅速。除了应用于语言学,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广告、法律及其他领域。新闻报道由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是拥有5000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曾深深的影响了世界。早在17世纪,法国传教士就已经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并编写了学习汉语的小手册,进行传
近日.商务部发布《2011年中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绿皮书》(简称(2011绿皮书》).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