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效率关系的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并盈利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基础,因此,一直是实务界及理论界关心和研究的重点热点。学者们从多个视角研究了企业投资效率的问题,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经典财务研究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来考察投资效率问题,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主要包括MM不相关理论、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这些理论假设人是理性的,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总是理性地采取最有利于自身的行动策略。据此,MM理论认为,在完美市场之中,投资决策与企业内部现金流量没有关系,只要投资的净现值大于零,无论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内部现金流,经理人都会做出投资的决策。但众所周知,市场并不总是完美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其中,最典型的摩擦就是代理矛盾和信息不对称。这两个派别都认为,企业投资与企业自由现金流正相关。代理理论认为,基于理性人假设,人人都会做出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决策,因此,经理人以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为行动指南,很可能违背或牺牲股东的利益,因此,在企业现金流充足的情况下,经理人可能为了在投资中谋取个人利益,而从事过度投资,即投资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导致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结果;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当成长机会的价值没有被市场识别的时候,证券会被低估,从而影响融资和投资的决策。尤其当公司的成长机会更大的时候,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投资效率扭曲的影响就更加显著。然而,经典财务理论的结论都忽视了一个前提,即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并不总是理性的。非理性因素在人们的决策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进入20世纪,心理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们发现:羊群效应、过度自信、后悔理论、心理账户等非理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决策。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来考察非理性人,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本文利用2008年到2016年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公司数据,以业绩预告变脸及经理人个人特征作为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以Richardson(2006)的研究成果作为度量过度投资及投资不足的指标,直接研究过度自信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自由现金流充足的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正相关。这说明,当公司拥有充足的自由现金流的时候,与理性的管理者相比较,非理性的过度自信管理者更大概率会从事过度投资,即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其中,具有更多成长机会的公司,过度自信经理人更倾向于过度投资。另外,就产权归属而言,本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过度自信样本比非国有企业非过度自信样本,更容易出现过度投资。
其他文献
实行报验制度反映了监理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和书面化,因而是监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体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本文叙述了报验工作的具体方面和内容。
钢结构与目前国内的其他建筑结构相比,因其能建跨度大、施工快速、自重轻等优点,在大型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火车站、汽车站等大跨度、大面积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监理工程师“德”的主要表现是:事业心、责任心和上进心;监理工程师的“才”就是沟通组织能力,学习和总结的能力,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鹃能力。要想做一名合格的
非日语专业学生普遍恸薄弱,这是由课程性质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等因素造成的。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日语视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对从事日语视听教学的教师有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