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京津冀区域生态承载力约束趋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迫切。如何通过京津冀跨区域协同政策的优化调整,降低要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坏”产出,提高经济“好”产出,促进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是亟需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京津冀产业生态经济系统跨区域协同的政策优化仿真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产业生态经济系统追求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高水平协同创造目标出发,从效率和公平两个维度,界定跨区域协同的政策优化内涵,构建以产业增长率、产业生态效率为效率测度、以人均GDP变异系数和环境基尼系数为公平测度的政策优化目标体系,评价京津冀跨区域协同政策现状,提出当前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的政策类型组合、力度组合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将各区域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分解为经济、资源及环境子系统,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跨区域协同过程中,不同类型政策对区域各子系统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改善的作用机理,并从效率和公平两个维度,设置基准、蓝色和绿色三类目标情景;基于京、津、冀在跨区域协同实践中的政策选择,选取固定资产投资、R&D经费支出、环保税税率等政策控制变量,通过政策控制变量对系统状态变量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京、津、冀在投资政策、科技政策以及环境规制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偏好,形成面向蓝色、绿色情景下,京津冀高投资、弱规制以及低投资、高创新等12个政策组合,并仿真分析各政策组合对京津冀效率以及公平的影响,识别可实现绿色情景的最优政策组合方案。仿真结果显示,当北京形成科技投资占比6%,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增速10%;天津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增速8.5%;河北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增速12%,环保税税率执行国家最高标准的政策组合方案,京津冀可实现绿色目标情景;进而提出:要实现京津冀产业生态经济系统跨区域协同由基准向绿色情景转变,应发挥京、津、冀在财政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就业、产业转移和环境规制等政策类型组合,与低投资、高创新、高规制等政策力度组合的双重组合效应。最后,结合可实现绿色情景的政策组合方案,提出京津冀产业生态经济系统跨区域协同的政策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