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异质性劳动力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w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不仅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收入,而且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劳动者对就业状况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已不再单纯满足于找到一份仅能够“维持生计”的工作,对所从事工作的质量也越来越在意。因此,对就业状况的考察,在是否实现就业之外,应对就业质量给予特别的关注。虽然学术界对就业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仍需要更多的创新研究来使得这一领域更加丰富与完善。  本文在对经典劳动力就业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借鉴更符合当今劳动力市场发展阶段的“异质性劳动力”概念,将我国异质性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来说,本文对异质性劳动力就业状况的研究分为就业结果和就业质量两个方面。其中,就业结果通过受访者当前是否有工作来衡量;就业质量则通过劳动者的职位层级、是否获得保险或补贴以及工作满意度三个方面来考察。  在具体操作方面,本文使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提供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在仔细研读并借鉴同样利用该数据所做的研究中对相关变量测定的基础上,对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认知性社会资本和结构性社会资本对异质性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教育人力资本对就业结果和就业质量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对就业结果的影响不显著,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认知性社会资本对就业结果和就业质量同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结构性社会资本对就业结果的影响为负,但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却显著为正。最后,本文对这一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改善异质性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收入差距问题是经济学一个古老而现实的论题,是任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收入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还关系到国家
随着信息经济学和信号理论的发展,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重要性。同时,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曝出的巨额会计舞弊丑闻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信息披露
中国——东盟自贸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于2010年建成,它的目的不止在于关税的削减和贸易壁垒的消除,而在于开展更广泛的合作,这些合作包括金融、旅游、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向东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在地区政策和宏观政策上都是以东、中、西部为基本单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