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麻醉科行剖宫产的单胎健康产妇171名,根据剖宫产低血压临床调查表对产妇基本信息和各项化验检查结果进行记录整理。低血压定义为产妇在麻醉结束到胎儿娩出这段时间,出现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20mmHg的为低血压组(H组),其余定义为无低血压组(N组),对所有纳入研究的产妇年龄、基础心率和收缩压、妊娠前及孕晚期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值、产妇宫高与腹围、孕周、产次,麻醉方法、穿刺间隙、术前禁食时间、麻醉前补液量,胎儿超声示双顶径(BPD)、胎儿股骨长度(FL)、新生儿体重,合并产妇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21项因素进行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低血压发生率的预测模型,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发生低血压79例,发生率为46.2%。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产妇(P=0.069)、孕妇基础心率(P=0.001)、孕期增加体重值(P=0.046)、孕前体重指数(P=0.008)和麻醉方法(P=0.024)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晚期体重指数、产妇宫高与腹围、孕周、产次,穿刺间隙、术前禁食时间、麻醉前补液量,胎儿超声示双顶径(BPD)、胎儿股骨长度(FL)、新生儿体重,合并产妇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心率(P=0.001)、孕期增加体重值(P=0.030)、孕前BMI(P=0.007)是低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Logistic回归模型为:Y=-6.802+0.039×基础心率+0.189×妊娠前BMI-0.080×孕期增长体重,模型预测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低血压发生率的敏感性85.5%,特异性49.4%,AUC=0.711,95%可信区间为0.633-0.789。结论剖宫产椎管内麻醉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以基础心率、妊娠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值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临床预测剖宫产低血压发生有一定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