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超对接”模式可以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产销一体化的进程,在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的同时也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实现了双赢的目的。它是农产品流通体制的一种创新,有助于构建适合滨州市农业发展现状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推进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运用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为滨州市的超市、农民、消费者搭建供需平台,实现超市增效、农民增收、居民受益的共赢模式。“农超对接”对于构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文本运用了规范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对滨州市“农超对接”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性分析。经过研究,形成了如下主要结论:(1)滨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超市在滨州市也有较大发展,对于更好满足居民生活起了突出作用。(2)滨州市“农超对接”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农户+专业合作社+超市”模式,占总数的90.9%;二是“农户(基地)+合作农场+超市”模式,占总数的18.4%;三是“农户+供销合作社+超市”模式,占总数的4.4%;四是山东家家悦模式,是滨州市“农超对接”的典型模式。根据以上表明,滨州市“农超对接”的发展模式以“农户+专业合作社+超市”模式为主,“农户(基地)+合作农场+超市”模式为辅,“农户+供销合作社+超市”模式和山东家家悦模式为补充。(3)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出了滨州市“农超对接”的的优势是:“农超对接”使超市与农超产品实现了有效承接,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环境;超市有良好的带动能力,使得农民增收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桥梁作用明显以及滨州市交通便利、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劣势是:超市进货标准高,结算周期长;农户对此认识不足,缺乏技术和求新求变的意识;对接地位不平等,对接关系不够稳定。外部机遇是:滨州市外部条件为“农超对接”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条件;“农超对接”为超市发展提供了新途径;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为“农超对接”提供了新契机;消费者对安全、高品质农产品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以及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农超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威胁因素有来自农户方面、超市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和冷链系统的缺失。(4)发展与完善滨州市“农超对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贸农结合、以商促农的原则、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的原则、兼顾效率公平的原则。(5)根据滨州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发展完善“农超对接”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二是建立高效的平价销售网络,确保供销平衡;三是加强科技教育投入,培养专业实用人才;四是完善优化运行机制,提高管理运作效率;五是强化流通设施冷链体系建设、扩大对接规模;六是提高超市经营管理水平与合作共赢意识;七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