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2c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规模结构作为区域城市体系三大结构之一,其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内城市的发展也从个体化向区域化转变,再加上江西省城市体系发展恰逢国家推进“中部崛起”、“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机遇,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江西省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中心城市缺乏足够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一直是江西省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所以在研究江西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时不仅要考虑到城市规模在数量上的合理性,更要考虑到其在一定区域内是否能够发挥中心性的功能作用,还要综合判断各城市在空间上的规模布局是否与其自然和经济地理条件相契合,以便据此发现现阶段江西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如下:  (1)在分析江西省城市规模结构现状时发现,江西省不同规模级的城市数量呈橄榄形分布,而且区域内各县级市的人口密度差异很大,而地级市则相对稳定,省会城市南昌市的人口密度也大于大多数的地级市。  (2)通过分析江西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演变规律发现,江西省的城市规模表现为首位型分布。在位序-规模验证中还发现,江西省基于用地规模和人口、经济规模的城市规模结构分属于位序-规模和首位分布,这表明,江西省的城市用地发展与人口和市政建设发展不成比例,城市承载着过多的人口而市政建设固定投资的力度却不够,基于城市基尼系数的分析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3)根据城市流强度模型、断裂点模型和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划分江西省各城市的功能等级时发现,个别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发展程度不够,不能很好的发挥中心作用。  (4)从空间角度分析江西省城市规模的分布时发现,江西省城市规模分布有明显的沿交通、河流和依附经济资源发展的特征,而且城市类型过于单一。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江西省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①完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  ②以《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为指导,适当发展区域中心城市规模以增强其综合承载能力;  ③依托城市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探寻城市规模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其他文献
2003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伊朗是中国主要的石油供应国之一,中国每年从伊朗进口大量的石油。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需求会更加旺盛,伊朗
当前,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它不仅改变城市原有土地利用景观、空间组织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水平和
大气污染扩散模拟是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决策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与环境模型相结合将会使地理信息系统
可连续监测的医用三电极氧传感器及其监测系统对于临床诊断来说意义重大,而恒电位型三电极氧传感器测量电路及其数据采集系统是氧浓度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恒电位型三电极氧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的设计过程,以及数据采集与存储程序的设计,并采用电阻替代氧电极对该系统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能够连续稳定工作.
学位
立体影像匹配是数字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技术,通过影像匹配来自动获取三维数据的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重视。快速、稳定、鲁棒性好的匹配算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基础,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然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将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的稳定性,并对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带造成巨大的威胁。由于相山铀矿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