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弯管的纤维缠绕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缠绕技术是一种较为普遍使用的加工技术。从其加工过程易知,采用纤维缠绕技术缠绕轴对称部件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非轴对称部件的异形管(例如管道配件一弯管)进行缠绕路径的设计和加工都较为困难。因为缠绕非轴对称部件不仅要求有先进的硬件设备,而且更需要有纤维缠绕CAD/CAM软件的支持。国际上,现有的非轴对称缠绕CAD/CAM软件都采用离散的三角片逼近法来设计和计算缠绕路径,由此设计出的纤维路径容易出现架桥、打滑等现象;而国内目前没有能很好地对非轴对称部件进行设计的系统,因此目前的缠绕技术不能适用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弯管。然而在复合材料的应用中,管道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弯管是必不可少的管道配件,如果管接头的生产跟不上,势必严重影响整条管道的寿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纤维缠绕弯管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既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弯管的纤维缠绕进行了研究:  1.根据微分几何知识及纤维稳定缠绕原理,提出了含凹曲面构件上纤维稳定缠绕的判据条件;  2.根据弯管芯模的几何特点,设计出了适合弯管缠绕的稳定线型,并给出了确定该线型的方程,同时利用MATLAB语言对其线型进行仿真,证明了该线型设计的可缠绕性;  3.根据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将纤维缠绕弯管视为层合板结构,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及蔡一吴张量强度准则对弯管进行强度分析,并进一步预测出了弯管的破坏荷载;  4.根据优化理论,以弯管质量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函数,材料不失效作为约束条件,对弯管的铺层厚度进行优化设计;  5.利用吐丝嘴与芯模之间的相对关系,确定出了吐丝嘴与芯模的实时坐标值,推导出了缠绕机运动轨迹方程,为后续CNC加工提供参数依据。  
其他文献
残余应力的存在严重影响工件的各种性能,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各种传统残余应力测量方法中,无损检测法具有无破坏性的优点,但是其无法测量沿厚度方向非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近年来,复合材料纤维缠绕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运输、化工、航空航天和水下工程等领域。复合材料纤维具有结构稳定、重量较轻和抗化学腐蚀性主要特点。纤维优越的性能特点给人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重点培养的,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义务.而对于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中,第一步便是要建立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社会
超磁致伸缩材料(GMM)具有磁致伸缩应变大、机电耦合系数高、响应速度快、能在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的优异特性。本文建立表面粘贴磁致伸缩层功能梯度材料梁模型,并研究磁场
在配电网中,广泛采用小电流接地形式。现行的各种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利用不同的故障特征量进行处理,由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复杂性及单相接地故障的特殊性,每种选线方法往往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因此本文提出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对多种选线方法进行综合和智能处理。论文系统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的故障特征。采用基于FFT(Fast FourierTransform)从零序电流中提取的基波分量和五次谐波分量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桥梁建设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结构体系愈发新颖,形式也愈发复杂。然而,钢混组合梁施工过程中的事
文秘人员是政府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人员,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文秘人员主要是从事收发文件,抄写报告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这只是文秘人员工作的一部分,文秘人员
智能变电站利用数字采样代替了传统模拟采样,因此保护对数字采样的可靠性就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开展,SV采样报文异常的情况时有发生已成为威胁电网安全的突出问题受到关注。目前针对智能变电站SV采样报文异常的产生机理、特征参数及检测方法缺少系统的分类和研究,不仅在产品设计上存在技术分歧,也给检测机构制定测试方案及评估带来了难度。对坏数据甄别算法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单个飞点或尖脉冲的情况,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企业文化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日后的发展.结合我国部分地区电力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