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专业化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eme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代后,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区域竞争力成为各国关注焦点。区域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潜力。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分布不均衡。自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发展特色经济即各省各区域利用本地独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以来,各区域专业化发展较快。   本文对区域专业化与区域竞争力之间关系进行讨论,从专业化角度提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建议。国内外学者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这也是本文最大创新之处。   首先,本文在建立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同时采用专业化指标,利用2007年及2008年两年面板数据,对中国30个省(市)区域竞争力和专业化水平进行测算。最后对专业化和竞争力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从地域角度考察,中国东部地区竞争力及专业化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竞争力及专业化水平最低。(2)从三次产业角度考察,专业于第一产业的地区竞争力偏低,第三产业对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贡献作用。(3)从地区收入角度考察,得到区域专业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但这一促进作用在不同收入地区发挥的程度不同。
其他文献
交叉持股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随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迅速推广开来。从发达国家的公司实施交叉持股的实践上来看,交叉持股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
本文从股票市场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货币政策对不同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分析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资金流向的影响。本文依据Gerald R.Jensen和TheodoreMoorman的论文Inter-temporal
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而随着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对外的全面开放,我国的银行业由最初的国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最为活跃的一个主体,在活跃经济、稳定社会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其经营风险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风险管理是其经营发展的主要内容。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进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国内银行风险管理特别是资金业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