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硫酸转移酶(OsSOT1)的原核表达、纯化与酶活测定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酸转移酶(Sulphotransferase,SOTs)是一类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蛋白家族,催化磺基(SO3-)转移至含氨基或羟基的底物,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目前,SOTs一般通过原核表达并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采用同位素法、吸光值法等测定酶的动力学常数,结合体外酶活测定结果与生理数据分析其在生物体内的具体生物学功能。但该体系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待解决的问题,如:纯化蛋白浓度低且纯度不高、PAPS作为通用底物昂贵且易分解、酶学测定操作复杂和耗时等。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利用已知基因AtSOT12(At2g03760)在Oryza sativa Indica Group基因库中同源比对,得到同源性最高的OsSOT,通过与报道的序列比对表明其为OsSOT1。依据最新命名法,可将OsSOT1与AtSOT12归为一个家族,暗示两者在结构与功能上的相似性。目前已报道了一部分拟南芥及人SOTs的酶学信息,但对水稻SOTs分析只停留在基因和生理学信息上。由此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探索不同标签及表达条件解决AtSOT12及OsSOT1表达过程中易形成包涵体的问题,结果表明,在LB培养基中增加NaCl浓度至0.2-0.4 M,可降低包涵体的形成;采用MBP作为融合标签可显著增加融合蛋白的可溶性,但不利于标签的去除;采用6His及GST双标签可纯化出较高纯度的蛋白样品。采用多酶反应体系合成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PAPS),并探讨了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合成条件为pH 8-8.5,温度35℃,加入PK及PEP可增加PAPS的合成率(>90%);利用强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分离PAPS的结果表明,选择KCl溶液(pH 4.5)进行梯度洗脱(200-500 mM)可纯化得到高浓度、高纯度PAPS,但在纯化过程中可能有PAPS的降解。依据3’,5’-二磷酸核苷酸酶(Hal2)突变体G236V对PAP亲和力为PAPS的5592倍这一特性,建立了由G236V/肌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G236V/MK/PK/LDH)构成的硫酸转移酶偶联酶检测体系。利用该体系测定了AtSOT12催化不同底物的活性,与相关报道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所测Km值相近但kcat较大,可能因为溶剂乙醇对所建立体系的影响,也可能是本次反应体系加入了甘油(由于底物为脂溶性,加入甘油可能促进了反应),加入了足量的PAPS,蛋白纯度高等。利用该体系探索OsSOT1的一些底物,结果表明,OsSOT1能催化某些植物激素,如水杨酸(Km=360.94μM)、24-表油菜素内酯(Km=5.83μM),也能催化5-羟基吲哚乙酸、孕烯醇酮及去氢表雄酮等。综上述,本课题初步系统的构建了检测硫酸转移酶酶学信息体系,并测定了未报道的OsSOT1的一些底物酶学信息,建立了高通量、便捷、安全的SOTs活性检测体系,对水稻及其他特定硫酸转移酶的研究有一定基础性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革,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取代了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健康教育已贯穿到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评价整体
家庭教育在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家庭为依托,社会为主导,学校为主阵地的德育教育互动网络体系,并创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开通学生心理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曾盛行着一股浮躁之风,致使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针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识
在新员工培训中,我们遵循“以员工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通过优化培训的课程、管理和师资三个要素,以追求新员工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与投资倾向也发生较大变化,了解目前各消费阶层的群体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对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将起到一定作用。改革开放
高中语文教学具有传统文化渗透和文化素养培养的双重职能,但是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较强的功利主义,会更倾向于应试教育,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却缺乏考量,从而导致高
档案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用档案事业的加快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的利益服务,为全社会服务,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带头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党的十七大报告
<正> 尿血,是指血液随小便排出,轻的尿中混有血液,重的伴有血块,或尿出纯血,多无痛感。《丹溪心法附录》谓:“溺血,痛者为淋,不痛为溺血”。肾与膀胱,主小便之排泄。若湿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