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性叙事:论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在《克兰弗德》中的社会和谐观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x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承上启下的小说家,她所创作的小说以其对当时英国各阶层人物的生动刻画而流行甚广。然而在她去世后文学声名日渐衰落。在后现代时期对文学更多元、更开放解读的浪潮下,盖斯凯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被发掘,她的作品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意义。作为她的代表作之一的《克兰弗德》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对社会问题尤其是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关照被反复讨论,然而叙事作为一种修辞对揭示这部小说主题所起的作用却鲜少被详细论述。本文试图借助韦恩·布斯和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来论证盖斯凯尔凭借着多种叙事策略所发挥的修辞作用在《克兰弗德》一书中既批评了当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又批评了女性对男性极端抵抗的荒谬,提倡一个男女和解合作、阶级互融的社会。首先,书中不同叙述者所采取的叙述视角既相互补充又相互抗衡,通过这些视角盖斯凯尔相对完整地描绘了当时的女性生存困境。另外,主要叙述者玛丽·史密斯从一个外来户一步步融入到克兰弗德镇的集体心理中,最终采用集体叙述声音来刻画女性在克兰弗德镇上的生命体验,逐步拉近与读者的感情距离,引发读者同情。同时,由叙述者们背后的不同价值观和道德理念所造成的叙事断裂则将矛头指向了导致女性生存困境的元凶——父权社会的暴力。另外,小说中的故事不是单向向未来发展,而是未来、过去双向前进。过去的父权暴力并未真正过去,而是以复影的方式重生,因此克兰弗德镇的女性乌托邦只是一个假象。何况这个所谓的乌托邦并不自闭、自足,它的边界不断被外部的入侵打破,它甚至阻挡不住内部女人向外部世界凝视的眼睛。通过折叠的时间和游离的边界,盖斯凯尔揭示出了女性极端抵制男性和外部世界的自我矛盾和荒谬。另外,隐含作者的干涉将克兰弗德镇置于外部的工业化进程背景下,点出女性在父权社会发展中的从属、被动地位。除此之外,主要叙述者玛丽·史密斯通过从旁观人-叙述者到代理人-叙述者的转变,逐步影响故事发展,促进两性和解、阶级融合以及克兰弗德镇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互动。就整部小说的叙事结构而言,重复-前进模式明显,相似起因的事件向不同的、更好的结果发展,克兰弗德镇就在这一次次的重复-前进中不停变化,迎来新的面貌。本文借助布斯和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从修辞策略的角度来研究《克兰弗德》的叙事技巧和小说主题的关系,探索《克兰弗德》一书的叙事艺术,挖掘出盖斯凯尔对于一个两性平衡、阶级和谐的美好社会的主张与期许。
其他文献
信息网络技术为生活带来巨大便利,同时也带来个人信息永久留存的问题。欧洲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通过判例确立了被遗忘权并通过立法确立为了删除权(被遗忘权),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被遗忘权”是信息主体要求信息控制人删除不利于其发展的过时的、不相关的、过度的信息的权利。本文第一部分以“任甲玉诉百度公司案”为切入点,介绍了具体案情和法官裁判思路和我国当前权利亟需受到保护和裁判规则缺失的现状。第二部分对“被遗忘权
学位
恶意串通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规则,但关于恶意串通的存废、解释始终存在争议。《民法总则》第154条可视为恶意串通一般条款,第154条脱胎于《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4项以及《合同法》第52条第2项,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将恶意串通的主体限定为“行为人和相对人”,实施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损害的是“他人合法权益”。但以上修改并不完善,比如,恶意串通行为“一律无效”,是否真的能对他人合法权益
学位
在我国,“高送转”是指高比例地送红股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类似于国外的股票股利和股票拆分,成为股利政策的常用方式。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逐步了解并实施“高送转”的股利分配方式。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上市公司股权较为集中,大股东掌握公司内部信息,而中小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大股东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通过内幕信息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多次
学位
在判定互联网公司收集用户信息是否侵权时,司法实践中存在以用户知情同意为由阻却行为违法性的做法。从侵权法基本原理出发,知情同意能否产生违法性阻却效果,取决于该情境下知情同意的质量能否达到违法性阻却事由要求的标准。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为:互联网公司收集个人信息时,知情同意质量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产生违法性阻却效果?本文第一部分对实践中典型的知情同意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不同模式下的知情同意质量具有较
学位
“双一流”建设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以来,一流本科教育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特别是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本科教育进入新时代,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成为广泛共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主阵地,许多研究型大学也纷纷出台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文件。但关于研究型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究竟有何特征,以及如何评价研究型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目前学界仍然莫衷一是,尚
学位
[目的]丁酸盐(butyrate,BA)是由牙周病细菌病原体产生的常见次级代谢产物,在重度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其水平远远高于正常水平。研究显示,高浓度的丁酸盐会造成牙周组织炎症,增加细胞氧化应激(cytosolic oxidative stress),刺激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进一步造成线粒体功能紊乱,也会造成细胞凋亡。Ferrop
学位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大力推动,我国掀起一轮PPP热潮。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系列PPP相关指导意见,各地PPP项目发展快速,我国也跃升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PPP市场。虽然PPP模式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但各种风险和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国各地PPP项目数量增多,但实际合同签约率和项目落地率较低,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签约政府方存在很大的履约风险,政府部门因契约精神较为淡薄,公信力不足,违约毁约现象时有发生,社
学位
在“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现实背景下,在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不断增加与资源紧缺并存的现状下,在绩效评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及高等教育效率研究方兴未艾的进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提升高等教育效率变得必要而迫切。目前,我国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科研效率进行研究,了解现状,发现问题,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评价提供有力
学位
本文应用艾里希·弗罗姆的异化理论和心理分析探讨阿瑟·米勒早期剧作《都是我的儿子》、《推销员之死》和《桥头眺望》中的异化思想和悲剧起源。采用艾里希·弗罗姆的异化理论是基于米勒对美国社会异化现象的关注。通过回顾大萧条和战争时期(尤其是二战和冷战)的特定美国历史,本文一方面探讨了历史运动如何破坏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如何影响了人们的伦理观和身份意识;另一方面,本文探讨了个人幻想如何通过建立不可妥
学位
20世纪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长期被学界奉为经典。长篇小说《幕间》作为伍尔夫的绝笔之作,被学界评论为她“最富雄心而又最完美的一部小说”。本文以《幕间》为研究对象,集中探讨了小说中人物的欲望,包括情欲、求生欲和权力欲。伍尔夫写作《幕间》时聚焦欲望的原因,一是伍尔夫作为反传统女性内在不可扼制的生命欲求的迸发;二是与当时战乱频仍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三是受当时盛行的精神分析学说等新兴理论影响。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