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化的助推下,现代民主国家政权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中国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思想和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状况相结合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主的实现形式。在今后民主政治改革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无疑将承担更重要作用。因而,对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研究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在社会主义民主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社会主义现代化起步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已趋于完善。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总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如何完善它的发展以及未来的拓展等方面问题,是目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必须弄清楚和回答的内容。论文正是对这些问题进行尝试性回答,运用文献法与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在对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进行概念界定、关系厘定、演变进程等问题的揭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现状进行分析,尝试回答了现代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需要完善的地方和拓展的方向。论文除引言外,总体上分为四部分:概念厘定与理论来源、演变的历程、主要内容、完善与拓展。第一部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及思想理论来源。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论文主要采用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分析方式,在对民主概念演变的路径进行分析以及对协商传统演变的追溯中,明晰协商民主概念。进而通过中西方学者对协商民主内涵的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协商民主的概念。在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的界定上采取与西方协商民主对比的方式,引出概念的界定。紧接着论文分析了民主与现代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采取唯物辩证的方法,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继续探讨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思想来源,揭示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不仅积极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和民本思想,还借鉴吸收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从而指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内生性,为下文论述其演变历程做铺垫。第二部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对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从纵向的角度,回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历史。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启动到现在攻坚克难时期,历经形成、发展和趋于完备三个阶段,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依次经历了从国家层面上的政治协商、国家和社会双向协商到现在多层协商的拓展和延申。其发展的每个历程都紧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实相联系,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此外,演变过程的梳理又为下文主要内容的整合奠定基础。第三部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论文在对该部分的阐述是从横向的角度,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以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以及协商民主内在的价值原则为指导方向,以实现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及坚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主体方面,从党内、党际以及党外这三个方面,析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非政府组织、公民个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代表等主体。同时,在协商的渠道和场域上,中国共产党建构了协商民主四种协商方式和民主座谈会等渠道,在政治、经济、社会这三个主要场域种开展协商。此外,中国共产党在实体性以及程序性协商民主制度上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协商民主制度性探索,丰富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第四部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完善与拓展。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受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现实情况的制约,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臣民文化和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使得中国缺乏培育公民文化的土壤;互联网领域的数字鸿沟、群体极化、信息不对等问题使网络协商困难重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自身存在高标准和高要求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提出了新的考验。为此,论文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思考。一是培育社会主义的公民文化;二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和法制建设;三是处理好选举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执政党与其他协商主体的两对关系。最后,尝试探讨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思想的拓展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将在协商的主体、协商渠道和协商领域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其他文献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支部在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逐步走向常
目的 研究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基底节小量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例10~30 ml伴有明显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的基底节出血患者(定向手术组)在出血6~72 h内进行CT导向下的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术后以尿激酶2万~5万单位每天2次血肿腔注入.并早期行高压氧针刺及康复治疗.与同期80例未行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出血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定向手术组血肿3 d基本消失(残余量<3 ml)18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民对健身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社会体育工作者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作为为社会输送具有休闲体育服务技能及基层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职业院
要点提示$$军事理论科学化,是军事理论现代化的灵魂。$$提高理论创新速度,保证理论创新科学化,关键在于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创新机制现代化的着力点应紧盯成果,在成果的科学评价
报纸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移植重建股动脉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2年6月~2005年8月,对16例注射性假性股动脉瘤切除后出现股动脉缺损的患者,应用颈外静脉行修复重建术.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保存肢体,13例患者获1~24个月的随访,动脉瘤无破裂或复发,足背动脉均可扪及搏动,有1例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6例患者复查血管彩超示股动脉连续性良好.结论颈外静脉移植重建股动脉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临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管理作为一种超前管理的主动作为,管的是源头和根本。实践证明,只要牵住了思想管理这个牛丰鼻子,就等于管住了源头和根本,就能为部队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