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射流冲击换热实验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654753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功率电子元器件逐步向着微型化、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其工作时的热流密度迅速提高,如何设计高效可靠的冷却方案对保证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射流冲击作为一种高效强化换热技术,有着非常高的换热系数,是解决未来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的热门技术之一。相变微胶囊悬浮液是一种集储热、温控与强化传热于一体的功能性流体,其相变囊芯在固液相变过程中可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具有很大的当量比热,可明显提高流体的对流换热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射流冲击的高效换热性能和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的强化换热特点,提出相变胶囊悬浮液射流冲击冷却方式。通过搭建射流冲击实验装置,对相变胶囊悬浮液射流冲击的强化换热机理开展实验研究,系统分析了悬浮液工质参数、射流结构、囊芯相变特性对射流冲击换热的参数影响规律,同时建立相变胶囊悬浮液物性参数预测模型和胶囊单体颗粒熔化时间模型。研究所得的主要结论包括:测量了相变微胶囊颗粒的相变特性和悬浮液的热物性,分析几个关键参数对射流冲击换热和压降的影响。由于相变潜热的吸收,三种浓度悬浮液的换热系数均强于水,10%悬浮液的射流换热能力比水提高了32.8%,然而更高浓度悬浮液的传热增强有限;系统的压降均随着工质流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并且悬浮液浓度越大,系统压降就越大。当质量流量一定时,单喷嘴直径越小,换热系数越高,但同时压降也越大,需要耗费更大的泵功率;随着射流间距的增加,单孔射流冲击换热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射流间距为ΔL/D=4~9.3时,换热效果较好;换热系数随射流角度的减小而减小,变化相同幅度的射流角度,换热效果的下降幅度逐渐增大。悬浮液的换热系数随射流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射流入口温度比熔融峰值温度低约12.1℃,入口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悬浮液的换热效果变差,只有在合适的范围内时,悬浮液的对流换热性能才会优于水;相变材料的完全熔化时间始终小于颗粒在加热面停留时间,可以确保处于熔融状态。三种阵列喷嘴的换热效果均明显强于单孔喷嘴,并且19孔阵列喷嘴的换热效果最好,其次是37孔喷嘴,7孔喷嘴的换热效果最弱;压强随阵列孔数的增加迅速增加,流量越大时,压降增幅越大。当孔间距一定时,阵列喷嘴的换热系数随着射流间距的增大而降低,且最佳射流间距小于单孔喷嘴的最佳射流间距。孔间距和射流间距共同影响换热效果,射流间距较小时,孔间距越小,换热效果越好;当射流间距较大时则相反,孔间距越大换热效果越好。对实验稳定性进行了检验,与最初对流换热系数相比,系统在循环1000次后换热性能仍可达最初的94%以上。
其他文献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5G与高速光通信网络的快速普及。高速率、大容量的通信网络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愈发重要。网络安全是国家战略,信息加密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基于数学算法的加密方式安全性难以保证。量子密钥分发虽具有来自物理层的绝对安全保障,但现有方案的密钥分发速率与传输密钥的兼容性限制量子密钥分发的使用。混沌激光同步可实现经典物理层密钥分发,混沌密钥分发因其在分发
红光材料在光电领域、生物成像和荧光探针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而有机红色荧光材料具有分子结构灵活易调控和价格低廉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具有高发光效率和深红光发射的有机红色荧光材料较为缺乏,主要的原因是深红光材料具有窄的带隙,激发态与基态的振动波函数重叠增大,导致激发态的非辐射跃迁增强,发光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设计合成了不同的给受体(D-A)型分子,通过调整电子给体(Electro
雷达成像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地面目标侦察、地球环境测绘以及海洋学和冰川研究等众多科学领域。其成像处理算法主要为匹配滤波过程,这需要信号接收机的采样频率工作在奈圭斯特采样定律要求的采样频率之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观测场景的成像分辨率,就需要采用更高采样速率的信号采集设备。从现阶段来看,雷达信号采集系统的采样速率已经很难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较高的信号采集设备将产生庞大的采样数据,这将造成有限的存储设备只能测量
小孔机是专用于高速穿孔而设计的一种电火花加工机床,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中。一方面,运动控制器是否稳定、精确是加工出高质量小孔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小孔机控制程序是否操作简便、功能是否齐全,都将影响加工效率。微细电火花加工时的放电状态能直接反映加工情况,放电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加工效率和表面粗糙度,因此对放电状态的准确检测非常有必要。在加工过程中,电极需要频繁移动,当孔位较多且大批量生产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具有自发光、面光源、大色域、快响应、低功耗及可柔性制备等诸多优点,在固态照明与全彩显示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近年来成为科研界及产业界的研究热点。OLEDs的制备工艺主要有真空热蒸镀法及溶液成膜法两种。与真空热蒸镀法相比,溶液成膜法具有设备投入小、制备工艺简单、节约材料及适合大尺寸制备等优点,在OLEDs的制备方
近十几年,国内电子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对靶材的需求不断扩大,优良性能靶材的生产已成为支撑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重要产业。磁控溅射靶材的利用率和溅射产额一直都是研究者广泛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靶材的利用率和溅射速率主要受靶材表面等离子体的影响,而等离子体在靶面的分布是由靶材背面的磁体所产生的磁场来决定。因此,优化磁场结构是提高靶材表面刻蚀均匀性的关键,而实际实验和生产中却很难做到靶材表面的均匀刻蚀来增
InGaN/GaN量子阱已被广泛应用于蓝色、绿色甚至黄色光谱范围的发光二极管(LEDs)和激光器二极管(LDs)。但是,当发射波长从蓝光转变到绿光时,InGaN/GaN量子阱的内量子效率(IQE)急剧下降,这个问题被称为“Green Gap”。假如黄绿光波段的GaN基LED发光效率能够得到提升,不仅可以解决“Green Gap”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多色合成白光的广泛应用。在绿光波段,InGaN量子点
铅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由于吸收光谱范围宽、光谱带隙可调、载流子迁移率高、缺陷密度小和色纯度高等优异的光电性质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和激光器等光电器件中。目前钙钛矿纳米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热注入法、重结晶法、超声法和溶剂热法等。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反应过程中需要高温和惰性气氛,材料成
自由空间光通信是空间信息网络中高速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相比传统的通信技术更具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及抗干扰能力。目前该技术存在着频谱利用率低、通信信道容量不足等问题。理论上,利用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涡旋光束作为光通信的信息载体,通过轨道角动量这一新自由度进行信息编码,可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涡旋光束在复杂信道中传输时必然会受到空间中大气
太赫兹(THz)是指频率在0.1THz~10THz(0.03mm~3mm)之间的一段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上它位于微波和红外光之间。与其它频段的电磁波相比,太赫兹波自身具有宽带性、高穿透性、相干性、安全性等优良的特性,也因为如此太赫兹光谱技术在安全检查、国防军事、化学成分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这几年在无损检测方面备受人们的关注。在水泥材料领域内,内部的孔结构、缺陷等都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承载力和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