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温度效应试验研究及其流变力学特性分析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度作用下岩石的热力耦合效应理论研究是岩石力学研究中的新领域。在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地层深埋处置、大都市圈的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部采矿、地热资源和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受高温作用的岩体。当岩体受到温度影响时,岩体受到温度应力作用引起损伤,岩体的抗压强度和变形特征将发生显著的变化,直接关系着工程的稳定性。本文以取自锦屏水电站的大理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加温温度后的大理岩单轴压缩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大理岩全应力一应变曲线。运用岩石力学、损伤力学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热损伤演化方程和一维热力耦合损伤本构方程。探讨了岩石热—粘弹塑性流变模型。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 (1)通过不同加温温度后的大理岩单轴压缩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大理岩全应力—应变曲线,了解了大理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等随加温温度变化的关系。加温温度越高,大理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越低、峰值应变越大。 (2)从大理岩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入手,提出了热损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导出了热损伤演化方程和一维热力耦合损伤本构方程,并讨论了损伤能量释放率随温度的演化规律。 (3)在单轴应力状态下,考虑温度的影响,用弹性元件、粘性元件和塑性元件的组合来模拟岩石复杂的流变行为,建立了岩石的热—粘弹塑性流变模型。推导了岩石的热—粘弹塑性本构方程、蠕变方程以及卸载方程等,并对其变化规律以及实用性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我国在役民用建筑中,存在大量砌体结构和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房屋。对该类老旧建筑进行节能化成套改造是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根据我国现行相关规范,这些房屋在成套改
本文结合糯扎渡水电站导流隧洞围岩稳定与支护设计的工程实践,基于工程类比与理论验算相结合的思想,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系统研究了导流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的二次应力场、位移场及
学位
地源热泵系统是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出现而逐渐兴起的一门热泵技术。它以高效节能、环境污染小,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为节能和环保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一般
非连续屏障隔振作为隔振技术的一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但能够有效地降低屏障后的振幅,而且具有施工速度快,场地适应性强等特点。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简称PCC桩)作
高模数硅酸钾溶液(PS)作为加固材料应用于我国西北地区遗址土体现场越来越广泛,并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如PS与土体的作用机理、微观机理、耐老化能力、渗透性、孔隙分形特性和
我国在80年代就开始了风工程方面的研究,但研究对象主要以高层、高耸、大跨结构为主,对于低矮型建筑、轻钢结构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然而,经调查显示在风灾破坏的建筑物中,
本文在搜集整理国内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部委托研究的某7层住宅背景工程试验楼提出了装配整体式框架的结构方案,进行了柱
在当前模拟结构地震反应的试验研究中,拟动力试验方法是应用广泛且具有发展潜力的试验方法。本文在拟动力试验方法和钢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在MTS电液伺服加载系
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问题是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用散体材料桩对可液化砂土进行加固,其有效性及适用性已被实际工程所证实,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抗液化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