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近现代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东西方近现代的历史。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中国与西方服饰文化因为不同的历史积淀原因,走上了不同的发展方向,进而产生了宗教、审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服装上各有特色,风格迥然。服装总是以它独特的物质性和精神性,反映着它所依存的一定时期社会历史的某些方面,服装的发展也不能超越它的社会基础。起源于黄河文明的中国服饰文化深受传统东方文化的影响,追求精神层面。服装款式上不露曲线,强调线形和纹饰的抽象寓意表达,透露出一种婉约、端庄、优雅、含蓄的东方情调;而以地中海文明为基础的西方服饰文化深受古希腊基督教哲学思想、艺术文化思潮、科学技术等方面影响,其审美视觉历来重视立体的造型,追求科学层面。服装款式上依附于人体形态的穿用,因此服装曲线明显,呈现出从实用中来的优美、大胆与雅致。西方服饰文化以其先进性、人文化、科学化,成为国际服装文化体系发展的主线。但在同一个时间轴上,中西又多有交流借鉴,服装上也出现互融现象。服饰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冲撞与共融也是人类服饰史中必须被重视的环节。中西服饰史的演进也正是融入“互进”才得以兴盛不衰,延续不止本论文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总结人类服饰文化发展的规律,归纳性地介绍中西近现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服饰文化已经被完全西化,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国内的服装设计正跟在国外的流行后面亦步亦趋,而国外的设计师正在大肆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其次,通过对色彩审美心理、民族性着装观念以及服饰展现与表现形式的深入分析,阐释中西服饰文化着装理念的差异。实践证明中国的服装设计应该立足于本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本土服装被今天乐于接受时尚、善于接受融合的中国大众所接受,被世界所接受。再次,通过对样式及结构、面料与装饰设计形式、地域人文化与服饰配件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中西服饰在设计造型方面的异同。优秀的设计作品绝不是对传统服饰简单的重复移位和变异,而是从传统艺术中提取民族元素,以现代创造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本论文通过对中西近现代服饰文化的对比研究,希望从事服装设计的工作者能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的同时,珍视本民族的传统和独创文化,从而引领服饰发展走向一条既“与国际接轨”又独具中国特色的新道路,为丰富全人类的文化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土地利用转型视角将城乡建设用地作为一个整体探索其综合研究途径,合理评判区域城乡建设用地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国家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依托黄金水道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保障和先导作用。本文在全面总结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
本文认为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重心应向综合转移,需要研究树立符合国情的交通运输发展价值观,确立体现交通运输综合发展的新战略,促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服务一体化发展,创
品牌协同已经成为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一种重要的营销选择。品牌协同能够克服单个企业资源和能力有限的困难,发挥知名品牌对小品牌、全国品牌对地区品牌的带动作用;能够有效整
我国是高等教育考试的大国,高等教育担负着调节社会利益分配、保证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一方面,政府作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行为实施的是否适当,
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七号文件”的出台,这无一不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培养目标来看,高等学校体
近年来,GaN基半导体器件尤其是InGaN/GaN LED在薄膜生长以及光电器件制备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已广泛用于各种显示和背光等领域,半导体照明市场已经启动。然而要想进
黄庭坚一生以才学为诗,以“无一字无来历”的创作执著和“奇崛劲峭”的独特诗歌风貌,在宋代诗坛站立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历代诗评家对黄庭坚诗歌用典现象也颇为关注,并作了
<正>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责任还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爱的孩
<正>互换性是现代化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原则,它普遍应用于机械设备和各种家用机电产品的生产中。在机械和仪器制造中,遵循互换性原则,不仅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