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能够选择性的抑制T淋巴细胞分裂及B细胞形成,其药动学过程已有深入的研究,但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PA对于移植后的宿主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以及其药动-药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次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同时测定血液中多种免疫抑制剂浓度,同时测定的免疫抑制剂包括MPA、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及西罗莫司(Sirolimus,SRL)。分别采用蛋白沉淀法与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与全血,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定量,ESI正离子方式进行检测。所得结果CsA、TAC、SRL、MP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000 ng·mL-1(r=0.9997)、0.2-50 ng·mL-1(r=0.9995)、0.2-50 ng·mL-1(r=0.9998)、0.204-51μg·mL-1(r=0.9976),血浆和全血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差(RSD)均小于15%,血浆中提取回收率以及基质效应为72.38%-98.52%、65.61%-99.19%,全血中两者分别为85.34%-99.76%、75.94%-97.67%。本法测定全血中CsA与TAC浓度与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nzym 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EMIT)法测定结果一致;全血中MPA浓度与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浓度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同时测定几种免疫抑制剂浓度,对同时监测多种免疫抑制剂具有一定价值。选择近交系的BALB/c以及C57BL/6小鼠建立皮肤移植模型,给予小鼠CsA及不同剂量MPA干预之后,BALB/c小鼠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以及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对细胞进行荧光标记,检测CD4+CD25+、CD69+以及DSA(即为针对MHC Class 1 H2 Db位点所产生的抗体)的表达水平,并分析相应的药动学数据。结果显示,皮肤移植14天后,小鼠CD4+CD25+显著增高,而给药组均可显著降低CD4+CD25+水平。另一方面,CD69+作为早期活化的抗原,在移植早期表达明显。而DSA的表达比较稳定,在不同时间点表达相差不大,用药以后药动与药效之间有一定延迟,且与MPA暴露具有一定相关性。采集61例肾移植患者服用霉酚酸达稳态后0-12h的全血标本,采用EMIT以及LC-MS/MS法分析血浆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相关分化抗原水平,分析在移植患者中,C0,Cmax,AUC以及IMPDH的AEC与药效学相关抗原(CD4+CD25+,CD3+CD69+)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调节性T细胞CD4+CD25+的表达随着MPA暴露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MPA对免疫耐受的产生具有一定作用;前期研究表明,MPA与IMPDH活性呈负相关,本研究则进一步发现,AECIMPDH与CD4+CD25+呈相反的趋势,与前期研究一致。CD3+CD69+的表达随着MPA暴露量增加变化并不明显。本研究建立同时测定多种免疫抑制药物浓度的方法;建立动物移植模型,同时采集肾移植患者数据,研究将T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作为PD指标与MPA PK表达的关系。发现PD指标与MPA暴露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两者相互补充,为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