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商品房房价节节攀升,居高不下,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实施, 2008年房价开始稍有回落,但是已经涨起的房价仍然超出普通工薪阶层的购买能力。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的逐渐建立和完善,解决了部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但是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大部分中低收入阶层仍然居住在租房或者危旧房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广大人民的居住水平平,在某种意义上,个人合作建房为解决高房价和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途径。众所周知,个人合作建房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在理论创新,还是在实践运作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而我国的个人合作建房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没有以往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和遇到无法克服的体制因素,但是个人合作建房作为房地产市场的细分和有益补充,必定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基于以上三点,笔者认为构建一套适合目前我国个人合作建房和我国国国情的理论框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具体运作模式,以指导个人合作建房组织者和参与者以后的实际操作。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个人合作建房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应用研究,采用调查法、归纳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得出以下研究结果:①通过深入分析和调查四大直辖市的住房现状、发展速度、需求量和供求量,得出商品住房和社会保障性住房远不能满足住房需求量,个人合作建房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②通过系统研究合作经济的思想及其发展历程,借鉴国外住房合作社建立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得出一套适合目前我国个人合作建房发展现状的理论框架并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③通过对目前我国个人合作建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得出阻碍我国个人合作建房的根源,据此得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具体运作模式。④分别以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温州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为例,分别以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两种不同性质的住房为案例进行个人合作建房的实际应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