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个人剂量监测登记报告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f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中居于中心地位。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先后出版了大量的的标准、导则和相关文件。个人剂量记录的产生和保持是个人监测不可或缺的部分。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个人监测管理登记系统,系统持续有效的运行为放射防护监管部门评价本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水平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在改善职业放射防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评价小剂量电离辐射照射的健康效应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我国个人监测工作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从1985年起开始,我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制度,到九十年代末,我国个人监测工作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得到开展。到二十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逐渐完善了包括个人监测数据在内的逐级纸质汇总上报的放射卫生工作统计报告制度。但一直没有建立严格意义上的登记制度,没有统一的国家级剂量记录与信息数据库。2004年IAEA专家团评估认为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监测登记报告系统亟需改进甚至重构。本课题目的在总结以往个人监测系统开发的经验基础上,平衡卫生行政部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个人监测机构的不同需求,构建一个基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的、以个例为单位的、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的、与国家新统计报告制度衔接的国家级个人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且能够产生UNSCEAR, IAEA等国际组织要求的统计报表。通过整合全国个人监测数据信息,建立统一有效的个人监测中央数据库,统一数据记录格式及信息采集格式。通过对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为放射防护、流行病学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系统开发前期,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对全国8个省市进行了典型调查,多次到工作量较大的个人监测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参与开发了中国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的“放射卫生专业”系统,并对国外有关个人监测登记系统进行了系统调研。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对德国、加拿大、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家个人监测登记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全国个人监测机构的现状以及既往一些机构开发的个人剂量管理系统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需求分析和建模阶段,分析我国个人监测工作4类传递流程,明晰了系统中可能涉及到的5类用户,对用户的业务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引入信息化成熟度分析,评估全国个人监测的信息化水平,明确系统的总体任务和建设目标,从而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开发和完善。在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阶段,注重系统实用性并力求满足国内及国际组织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注意平衡基于Web模式软件与脱机版软件的优缺点,最终确立了脱机版+B/S(网络版)混合式+数据定制上传模块的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建模阶段,依据IAEA的建议,综合欧洲七国国家报告中管理系统的内容以及《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的有关要求,考虑到我国个人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系统将来的扩展,将系统信息分为8大类11个部分,构建了系统的实体联系模型(ERD)和数据业务处理模型,定义8张数据库表、16部字典,确立了数据库所含字段,设计了系统脱机版和网络版的功能及详细的视图。对于人员识别、系统采用剂量量和职业分类字典的细化调整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虑到目前国内现行有效的个人监测规范,系统仍采用Hp(10)、Hp(0.07)、Hp(3)三个实用量;依据有关法规和实际调研情况,调整和细化了职业类别;研究设立了系统指标,引入了与监测周期相关的调查水平,确定了监测周期调查水平的算法;构建了针对三种个人监测数据录入方式的Hp(10)算法;建立了跨年度周期的年剂量算法;确定了以剂量分布区间和人均年有效剂量E、集体剂量S、集体剂量分布比SRE、个人剂量分布比NRE等指标作为系统的主要统计指标,并建立了相关算法;设计了符合计量认证要求的周期报告和年报告以及大剂量核查登记表;系统可以提供符合国家和国际要求的各类统计报告表,可以以各种趋势图直观反映集体剂量、人均剂量、个例放射工作人员周期剂量变化的趋势。系统特别注意了数据传输和用户访问的安全问题。设计自动提醒备份功能和数据库恢复功能,提出了系统安全认证建设三种解决方案,对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系统采取的安全性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对用户的授权和权限的限制、数据加密传输、用户身份验证、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在完成需求分析、建模和实现设计之后,通过委托工作方式,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利用事先编制的、从个人监测真实数据提炼出的测试数据及方案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并于2008年4月修改完成了β版。之后组织了全国6家监测机构对β版进行试用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的功能和视图等做了修改。试用中各机构一致反映系统切合监测机构实际需要,操作方便,产出表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2009年4月1日,通过了由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组织的项目鉴定,专家建议尽快在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机构中组织推广。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业务的迅速推展使得运营商的骨干网带宽需求越来越大,波分复用技术以其超大容量、平滑扩容能力成了解决扩容压力的最佳选择。然而这些被广泛使用
目的探讨胸膜固定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胸腔镜下,尽量吸尽胸腔积液后,行胸膜固定术,同时辅以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胸膜固定术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大米是中国乃至亚洲最主要的粮食品种之一。其产量占全部粮食产量的40%左右,中国有8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2001至2002年度中国大米产量为1.81亿吨。
目的:探讨稀土化合物氯化镧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2mol/L~10-10mol/L的氯化镧作用于人牙周膜细胞,MTT法评价细胞增殖率,HE及DAPI染色观察细胞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人甲床上皮细胞接种到脱细胞真皮基质上,构建一种甲床替代物。方法切取胎儿甲床并剪碎,再经胰蛋白酶消化,获得甲床上皮细胞悬液,移入培养瓶中培养。将处于对
目的了解本市不同年龄段患者梅毒流行趋势及临床特征变化。方法收集了我市近5年来480例梅毒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临床分期、皮疹、血清学等相关资料。结果本市梅毒患
钢桁架拱桥具有外形雄伟壮观、跨越能力大、承载能力高等优点。在国外这种桥型在工程实践中的采用已经有近百年历史,而我国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限制,直到80年代才开始在工程实
目的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静脉输液护理质量,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分别采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股静脉PICC,减轻烧伤患者的痛苦,降低穿刺风险。结
通过对药用氯化钠用途的分析,探讨了药用氯化钠的开发和生产工艺,并将现有食用盐产品的质量情况与药典的要求相比较,由此及彼,提出开发药用产品的意义。
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开放试验研究,对65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前瞻性研究,观察鸦胆子油乳联合单药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