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的中医寒邪概念隐喻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illian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作为新兴的认知科学之一,主要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广泛存在,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和生存的基本方式。概念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隐喻的。隐喻建构的基础是基于经验主义的体验哲学。本课题首先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整理了国内与中医相关的隐喻文章,发现少数学者正在逐步认识中医语言的隐喻特征,但并没有人真正从认知学的角度发掘中医概念形成的认知理据。基于此,笔者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概念隐喻的基本知识,回顾了隐喻的发展过程,隐喻研究的重心是如何从原来的修辞学转到认知科学上来的,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学者对隐喻的研究状况,还透过这些研究简单谈了隐喻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重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论述。简要介绍了隐喻的定义,即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隐喻的本质,用一种事物经历和感知另一种事物;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介绍了始源域与目标语、意象图式、映射等知识。重点介绍了隐喻构建的基础——体验性、相似性,前者认为古人认识世界,是从最近、最直接的事物开始的,而距离人最近的,就是人的身体。古人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经验也足以为证。以及体验哲学的基本观点——心智是涉身的、思维是无意识的、概念是隐喻的。最后讨论了莱可夫对隐喻的分类: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方位隐喻三种。最后简要介绍了隐喻的主要观点,重要意义等。以期使人们对隐喻有一个初步但较全面的认识。第三部分从古今文献的角度对寒邪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古今文献的研究,重点列举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对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的认识;二是通过古今医案了解寒邪致病的广泛性。第四部分讲寒邪的概念隐喻研究。分别从中医学的角度介绍了寒与寒邪的区别,寒是如何转变成寒邪的;风与寒的关系,即二者常相兼为病;寒邪的分类等。从寒邪的不同致病特点对比了病因之寒与自然界之寒,指出了二者的相似性,即古人观察到寒冷既然能对自’然界造成破坏也就能对人体产生危害,以及看到人体患病时的临床表现有类于自然界寒引发的形状。并以《金匮要略》条文: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为例着重论述中医寒邪概念是如何生成的,即应用了概念隐喻理论,实现了寒冷与寒邪不同域之间概念的隐喻化。最后指出了身体的体验性是寒邪致病的认知理据之一。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了本研究的意义。
其他文献
品牌传播研究作为传播学和品牌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中外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顺应时代的变迁提供了新的理论研究视野。“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的
健康是人类永恒关注的话题。健康对于个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国民的健康水平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个体的健康水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健康
<正>食品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采用现代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微粉化的一种新手段,是传统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的推动力。目前日本、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果味凉茶和
<正>一、PPP模式的制度涵义(一)PPP定义应用于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中的特许经营,确切地说应该是特许权经营(concession)。所谓特许权经营,是指
在蓄电池三阶动态模型的基础上,对蓄电池充放电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采用电力电子装置与计算机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模拟蓄电池充放电系统,并搭建实验平台开展物理仿真研究,通过
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韩国语的引进及教学发展突飞猛进,成果斐然。本文旨在剖析高等院校韩国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全球化的视角思考韩国语教育未来的发展可行性路径,
导游讲解语言是导游服务的重要工具,利用好这一工具是提升导游服务水平的关键。旅游活动本身就是审美活动,导游讲解语言就是实现这一审美活动目标的重要手段。导游讲解语言与
本研究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Ⅲ软件绘制文献关键词的知识网谱,确定主要研究机构,分析得出四个研究热点: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型城
在深入剖析我国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正在上报的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南京实际,按照指标体系确定、数据整理与分析、适宜性评定计算、综合
双酚A型环氧树脂是环氧树脂中生产和使用最多的一类,其产量占到了环氧树脂总产量的80%以上,被称为通用型环氧树脂,然而这类树脂固化物的耐热性和韧性不高,耐湿热性和耐候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