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COM标准的PA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ong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医学影像的数字化、标准化得到了迅猛发展,伴随着一些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技术陆续应用于临床,医学图像数据量剧增,为此需要建立起高效、实用的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用以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送和管理问题。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已逐步成为信息化医院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 数字医学图像通信协议(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是关于医学数字图像和通信的国际标准,它为医学图像及其它数字信息在各种医疗设备之间的传送定义了统一的规范。DICOM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可以解决来自不同生产厂家的各种医疗设备间的互联问题,是目前建设PACS被广泛遵循的一个标准,也是PACS成功运行的关键。针对目前国内对PACS的研究和实现起步较晚的现状,本论文详细讨论了整个系统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论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系统结构、建设及实现方案,并重点研究分析了DICOM标准,特别是DICOM图像格式和编码方式、DICOM通信协议和通信过程、根据数据库规范设计的步骤和DICOM图像信息模型,实现了PACS医学图像数据库,并最终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小型PACS(Mini-PACS)。 该系统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像处理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同时遵循相关的国际标准进行了设计和实现,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结果表明,该文为实现一个高效、实用的PACS作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该文的工作对于计算机技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对于医院诊断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对于数字化医疗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均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线业务数量的不断增长,频谱资源日益匮乏。相关研究表明频谱资源静态分配机制是造成频谱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
随着编码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IP的视频流应用正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针对实时视频流的高效编码和鲁棒传输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日渐成为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可用于身份鉴别、保护信息安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新
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它具有抗多径衰落、抗干扰能力强和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
基于时间序列的混沌动态系统估计问题在非线性动力学上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传统的标准延迟坐标嵌入方法无法保证高的重构精度。而近年来十分引人注目的压缩感知理论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