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已有一段历史,研究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或方法的国内作品也为数不少,但国内的大部分作者都是以我国文学作品作为文本资料来探讨与分析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或方法,而极少涉及汉语文化负载词在口译领域的处理方式。
在加大中国文化对外输出这一宏大文化战略考量的语境下(吴建,2008:42),文化负载词已频繁出现于口译领域。如我国国家领导人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及在国内外一些正式场合的演讲就往往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负载词。研究这些文化负载词在口译场合的翻译不仅能使译员恰如其分地传递说话者的信息,而且能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
本文系统而全面地归纳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分类与特点,详细而深入地解读了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策略的定义与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正式场合的演讲及其译语为例,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通过对经典话语及其现场译语的深入分析及批判性的讨论与总结,本研究发现:(1)交际策略可有效指导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口译,由此尝试提出并认真探讨了“交际口译”的口译方法;(2)语义策略也可有效指导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口译,因此大胆推导出并详细论证了“语义口译”的口译方法;(3)将交际策略与语义策略相结合并同时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口译可取得极佳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新颖地提出并仔细地讨论了“动态口译”的口译方法;(4)译员应根据口译现场的具体实际情况灵活艺术地运用“交际口译”、“语义口译”及“动态口译”的口译方法,以期有效、准确、顺利地执行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转译。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口译员更好地执行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转译提供了一个科学、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交际口译”、“语义口译”及“动态口译”的首次提出也为口译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为该领域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