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1871-1914)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mk07j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1的德意志帝国,它不仅是普鲁士进行三次王朝战争的结果,而且正好建立在德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出现突破的时代。社会变迁使得德意志帝国包括人口在内的社会体系的基本要素发生了 一系列的重大变化。本文所研究的是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问题的一个侧面-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德国的农村劳动力随着经济结构转移,交通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流动性不断增强。同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经济活动造成了德意志帝国社会的重组和迁移,共同推动者德意志帝国的农村和城市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本文主要考察1871-1914年期间德意志帝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过程和特点以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由于德国农业革命的完成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在农村社会产生的巨大推力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拉力作用下发生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这一时期的农村劳动力在发生地理空间的改变同时,也发生了职业、社会地位等社会空间的改变。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鲜明的特点: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这是因为工业城市不平衡的性别需求结构。其次,单身人口比完整家庭的转移更加普遍。最后,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短距离为主。按照区域方位的划分,19世纪早期,西部德国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东部地区,随着大部分耕作地的持续增长,当地的劳动力被农业耕作吸收。从1860年开始,工业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增长,意味着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工作,同时东部农业生产的进步释放大量的劳动力。西部工业地区吸收来自东部和南部的农村劳动力,导致整个德国的流动人口比例剧烈上升。1910年德国基本完成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开始缓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正常过程,1914年战争爆发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完成。德意志帝国时期劳动力转移现象是德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市转移过程中的高潮,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流向呈分散型,没有出现过分集中大城市的局面。这一切对德国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城市化进程中各个地区经济相对均衡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痕迹至今依稀可见,给今日德国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其他文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更新我国政府管理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方法,这就需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我国现行行政法体制进行必要的改进。在这方面,我们也已做了大量工作,取
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凋亡可致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影响心肌梗死面积.心室重构中,凋亡也可能是决定AMI向心力衰竭转归快慢的因素之一.
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研发领域中,虽然白细胞的分类方式多样,仪器的功能也相对比较完善,但大多数仪器的结构设计复杂,外部干扰因素多,稳定性和精密度难以得到保障。为此,提出了
<正>春节的全球化趋势推动文化中国的成长,春节文艺晚会能最大程度体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多元化体现不同国家、地域、民族、习俗、生活、情趣、审美观念,彰显
长期以来,中国土地使用中存在各种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现行的土地使用政策阻断了土地使用效率传导机制。基于竞租函数理论和同心圆模型提出土地使用效率传导机制,指出通过土地
缅甸金融部门实行利率和汇率管制,真实利率为负,市场汇率与官方固定汇率差异巨大,表现出显著的金融抑制特征。20世纪90年代,缅甸政府进行了以建立私营银行体系为重心的金融改
<正>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如是说"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想进去",生活中人们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不管身处城里还是城外,总渴慕着另一种生活。然,厦门是一个能充分满足你欲
期刊
<正>慢性胃炎,临床常见病,容易反复,病程缠绵.笔者自1992~1997年自拟清热调胃汤治疗11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2例均系门诊病人,男45例,女67例;10岁1例,11~20
<正> 乳糜(血)尿是丝虫病流行区的常见病。此病呈发作性,有自然缓解倾向。多数病例属轻型,对全身影响不大,但重症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营养不良性肝硬化、贫血等,以致丧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小说的修辞意识逐渐生成,由于受话语资源限制,这种修辞意识始终未能得到系统表达。通过考察梁启超、恽铁樵等人的相关论述,进而重审郑振铎与宓汝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