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多孔自支撑对称混合导体透氧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体膜分离技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成功开发的一种新型气体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在压力差或浓度差驱动下,根据原料气中各组分渗透率的差异进行分离的。其中使用无机材料进行氧气分离的无机透氧膜技术,现已成为膜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常规的变压吸附法和低温精馏法制氧相比,该方法具有制作成本低、设备简单、分离效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由于该技术对膜材料性能要求较高,并且存在膜生产难度大、易于损坏等问题,因此其工业化应用进程很难推进。为解决这些问题,现如今科研人员主要集中开发新材料,探究材料组成与透氧膜的稳定性、透氧性等性能之间的关系,期望在新材料元素的掺杂组合下,来达到提高材料稳定性和透氧性的目的,而关于透氧膜制备工艺、结构类型对透氧膜的稳定性和透氧性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论文采用钙钛矿型混合导体材料为基础,从膜的构型出发,提出制备一种新型梯度多孔自支撑对称结构的透氧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水基流延法结合层叠-热压技术制备La0.6Sr0.4Co0.2Fe0.8O3-δ(LSCF6428)梯度多孔对称透氧膜:研究分析了粉体粒径、造孔剂等因素对流延工艺的影响。探究了热压条件和烧结条件对膜体形貌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SCF6428陶瓷粉体为材料,采用水基流延法用不同粒径的粉体分别制备致密层和多孔层,在1300℃烧结10 h,成功制备出了多孔层结构优异,致密层致密度极高,具有梯度多孔自支撑对称结构的LSCF6428透氧膜。并采用水基流延法结合层叠-热压技术制备LSCF6428致密膜,在相同条件下,对两种构型的透氧膜进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工作温度为900℃,氧分压为0.8时,LSCF6428梯度多孔对称透氧膜的透氧量为2.58 m L?cm-2?min-1,是致密膜的1.5倍。与相关文献比较发现,该新型结构优势明显,透氧性能显著提高。(2)采用水基流延法结合层叠-热压技术制备Ba0.5Sr0.5Co0.8Fe0.2O3-δ(BSCF5582)梯度多孔对称混合导体透氧膜和BSCF5582致密膜。通过XRD、粒径、O2-TPD、S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材料性能以及膜的微观结构。主要探究了膜构型对透氧性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梯度多孔对称结构有利于减小浓差极化带来的危害,与非对称结构和传统对称结构的透氧膜相比,该新型构型的透氧膜,透氧性能显著提高,并且长时间测试之后膜的透氧性能没有发现衰减趋势,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温度为900℃,氧分压为0.8时,BSCF5582梯度多孔对称膜的氧透量高达8.17 m L?cm-2?min-1。
其他文献
在科技和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能源开发受到量能枯竭及污染较大的限制,新能源成为了研究热点及重要开发方向。目前,新能源还处于综合利用效率较低的初始开发阶段,但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协同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其中,太阳能的获取与利用不产生附加污染,是一种绿色低碳的环境友好型可持续自然资源。为提升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开发多元化应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太阳能技术与电解水制氢技术相耦合,提出一种可同时供应低
学位
向深部不经济煤层注入CO2(CO2-ECBM),既能够减排主要人为温室气体CO2,又能够获得清洁高效的煤层气(CH4)资源。对应于最佳封存深度,煤层中的CO2是超临界流体(ScCO2),其与储层中的水和煤基质间存在复杂的流-固作用关系。该作用会显著改变煤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而影响CO2封存和CH4采收。鉴于煤有机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和异质性,为了更为深入地研究ScCO2-H2O-煤间流固作用对煤
学位
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数据信息化手段的不断丰富,对于数据的获取越来越方便,从而推动了数据信息化的进一步实际应用。三七作为一种对于生长环境要求严苛的云南省特色药用经济作物,产量与品质跟生长期的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结合物联网技术、机器学习算法以及监测可视化等方法为三七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场参数提供无线监测与三七生长预测模型,从而能够在三七的生长培育过程中起到保驾护航作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
学位
低碳烷烃作为一种廉价清洁的化工原料,其高值化利用已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而核心关键挑战在于高温条件下抗烧结、抗积碳、无毒且低成本催化剂的开发。综合对比之下,分子筛固载非贵金属催化剂是目前最受关注且具备研发潜力的催化材料之一。然而,由于分子筛孔道结构及表面性质的复杂性,使得非贵金属活性相在分子筛中的化学形态及落位等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鉴于此,本文通过配体保护策略调控非贵金属Ni和Zn前驱体配位状态,
学位
氟化铝是生产电解铝过程中的主要助溶剂和调整剂,而我国作为全球第一的电解铝生产国,电解铝行业的发展必然带动氟化铝需求量的增长。目前,制备氟化铝的方法多以萤石为原料,而萤石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萤石的开采受到限制。氟硅酸法以磷肥副产氟硅酸作为原料生产氟化铝,得到的产品质量较好且生产成本低。因此,企业逐渐开始转向采用氟硅酸法生产氟化铝,该法不仅能够保护萤石资源,而且能够有效利用氟资源。
学位
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具有纳米直径和微尺度长度的可持续生物质资源,由于其天然储量丰富、无毒性、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食品包装、薄膜、涂料、生物医学、传感器和光电器件等领域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制备CNF的前驱体纤维素大分子结构中含有丰富的羟基和羧基,这些基团在制备过程中易被氧化为光敏感基。在光热条件下,这些光敏感基会演变成自由基,
学位
桉木是一种价格低廉、生长速度快、种植范围广、出材量高的木质纤维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法提取并纯化后制得的纳米纤维素晶体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电化学储能、抗菌涂层、模板功能材料、手性光学薄膜以及刺激响应型水凝胶等领域。而传统提纯方法存在操作复杂、使用的试剂价格昂贵、后处理困难且制备的产品热稳定性差等问题。本论文采用一种温和的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对桉木纸浆原料进行处理,探究采用一步APS氧化法在不同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环保法律法规的日益严格,水资源短缺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愈发突出,如何降低污水中总磷含量,使出水磷浓度符合现行的国家排放标准早已成为环保及水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黄磷炉渣是黄磷工业的固体废物,其组成中含大量SiO2,是良好的吸附剂基体材料。因此将黄磷炉渣制成除磷吸附剂,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对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工业固体废物黄磷炉渣为原料,酸
学位
作为重要的常规天然气替代能源,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对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以及缓解由化石燃料消费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至关重要。基于我国页岩气主产区水资源缺乏、地表环境复杂,气藏埋藏较深及储层孔隙率和渗透率较低的现状,实施传统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具有局限性。作为可行的水力压裂开采页岩气的替代技术,微波辐照能够改造页岩气储层并促进页岩气在基质内部的解吸和扩散,从而强化页岩气开采。
学位
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我国褐煤资源储量巨大、分布广泛。从褐煤中提取腐植酸是其非燃料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以云南宣威褐煤和富宁褐煤为研究对象,围绕褐煤及其腐植酸的分子结构,不同氧化法对腐植酸产率的影响以及氧化对褐煤腐植酸性质的作用规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为褐煤的非燃料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表征分析结果,采用分子模拟计算并构建了富宁褐煤、宣威褐煤、富宁褐煤腐植酸和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