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代铜镜的研究是中国铜镜史上的一个薄弱环节,除了辽镜本身材质较差不易保存外,辽代墓葬中出土的辽镜也是分布疏散,数量较少不易成系统。故人们往往在汉唐铜镜上着力,而忽略了辽代铜镜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其实辽代铜镜价值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契丹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是铜镜制造领域的推陈出新与独辟蹊径,它在艺术纹饰上不仅保留了汉唐铜镜的经典纹样,更是创造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春水秋山之纹样,根据四时捺钵制度外化出的一系列具有契丹特色的图案纹样,描述了四时捺钵活动的场景,再现了草原民族特有的生活场景,显露出其在中国铜镜史上不能被忽视的重要一环。本文将以发表的东北地区辽墓、辽塔中出土的辽代铜镜资料收集汇总起来,运用考古学及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其进行分类、分期,并观察其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面貌,于此同时就辽代铜镜背后蕴藏的文化因素问题,笔者也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通过对东北地区出土辽镜的研究,尽量理清其全貌,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