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出土辽代铜镜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代铜镜的研究是中国铜镜史上的一个薄弱环节,除了辽镜本身材质较差不易保存外,辽代墓葬中出土的辽镜也是分布疏散,数量较少不易成系统。故人们往往在汉唐铜镜上着力,而忽略了辽代铜镜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其实辽代铜镜价值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契丹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是铜镜制造领域的推陈出新与独辟蹊径,它在艺术纹饰上不仅保留了汉唐铜镜的经典纹样,更是创造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春水秋山之纹样,根据四时捺钵制度外化出的一系列具有契丹特色的图案纹样,描述了四时捺钵活动的场景,再现了草原民族特有的生活场景,显露出其在中国铜镜史上不能被忽视的重要一环。本文将以发表的东北地区辽墓、辽塔中出土的辽代铜镜资料收集汇总起来,运用考古学及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其进行分类、分期,并观察其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面貌,于此同时就辽代铜镜背后蕴藏的文化因素问题,笔者也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通过对东北地区出土辽镜的研究,尽量理清其全貌,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
其他文献
傅懋勣先生主编,阿西木、米海力、宋正纯三位弟子共同参加的研究课题《维吾尔语罗布话研究》,作为维吾尔语口语研究的重头工程,经历十数年寒暑,终于在世纪之交出版面世,这是突厥语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氧化程度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片(rGNOs)并研究了其表面的氧化缺陷与吸附的氢氧化镍(Ni(OH)2)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rGNOs表面的含氧基团与Ni(OH
本文分析了明朝政府经营哈密卫一百年间的若干重大事件。哈密卫的建立;哈密卫的四立四失;哈密卫的撤销及其原因分析。
期刊
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南阳本土文化的深刻体现,反映了汉代中原人民的社会生活,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地域特色,是本土优秀艺术资源的代表。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发现,当前,南阳地区的中学美术教育,将汉画像石艺术融入于美术课堂之中的教学案例是比较罕见的。因此,本课题旨在实践调查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南阳汉画像石资源和初中美术课程相适应,且具有南阳特色的美术教学课程,以丰富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本课题以“南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也获得各界关注和迅速发展,幼儿园所增加,幼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发展学前教育,高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