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原到绿洲——《秘密花园》的生态思想解读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2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1849-1924),英裔美国人,是19世纪和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童话作家和剧作家。作为伯内特最成功的童话作品,《秘密花园》于1911年出版问世。《秘密花园》语言平易,故事却极为传神,同时思想丰富、情节精彩曲折,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  然而,伯内特创作的《秘密花园》的影响和意义不仅限于此。作者独特的生态思想也贯穿于整个作品中。作品中的主人公玛丽和表弟科林虽然物质生活条件优越,但冷漠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身体虚弱、唯我独尊和消极厌世。幸运的是,在有“魔法”的同龄人迪肯的感召下和在充满爱心的苏珊的帮助下,大家一起努力挽救了庄园中一个濒临死亡的花园,他们也逐渐变得自尊敬人、积极乐观。通过作品中自然环境由荒凉到和谐的变化,人物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伯内特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其深刻的生态思想,即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该作品中,她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人们不是与自然环境隔离的个体,不能为实现个人利益而牺牲自然环境;并且在维护自然环境和谐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逐渐获得精神和谐,从而呈现出一幅整体和谐的画面。  本文以生态整体主义为研究基础,以人类中心主义批判为切入点,旨在运用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来解读《秘密花园》中伯内特的生态思想。在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以生态整体观为指导,改变人们非生态和反生态的思想,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才可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快速评定材料耐冲刷腐蚀性能的方法 -划伤电极法。对这种方法的原理、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 ,并用此方法测量了 8种合金耐冲刷腐蚀性能。结果表明
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能谱等技术及腐蚀性试验分析了万向节、轴承腐蚀失效的原因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腐蚀措施。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n spectroscopy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