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辛出生于1949年,中学毕业后,他离开了家乡上海,前往贵州开始了他的插队生活。虽然在乡下插队,但热爱文学的他一直没有停下对作家梦想的追求。自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以来,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出版了上百本书。作为一名知青,他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知青体验写入了小说,知青题材小说的写作引起很高的关注度并贯穿了他的整个写作生涯。作为一个知青岁月的亲历者,叶辛在他的知青题材小说里写出了知青的一生。读者可以把他的作品当窗口,看到知青这一辈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叶辛的知青题材小说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是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对象。由于叶辛本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时代的影响,叶辛的知青题材小说写作存在着明显的分期。本文以叶辛的七部知青题材小说作为研究文本,从主题以及情爱模式两方面的嬗变极其原因作为切入点,对叶辛的知青题材小说的创作变化进行研究。具体看来,叶辛的知青题材小说的主题前期对英雄主义的歌颂以及高举反抗血统论的大旗,后期则转而对平凡市民的现实生活进行描写。情爱模式早期描绘与政治斗争掺杂在一起的纯爱,后期则转而书写对具有现实色彩的中老年婚恋生活。这些主题和情爱模式的嬗变能够反映出叶辛写作方面的某些变化,例如写作上从宏大叙事到私人叙事的转变,以及他逐渐向文学商业化靠拢的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