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苎麻是我国特产的纤维作物和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长期以来以营养系选择和实生苗选择为主要途径进行品种改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为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开壁了新途径,已在许多作物上进行了成功的研究,但苎麻上直今尚无成功报道。本文以苎麻属的白叶种苎麻(Boehmeria nivea Baud)和悬铃木叶苎麻(B.tricuspis Makino)两个种的五个基因型为试材,进行了苎麻体细胞杂交研究。 1.茎段愈伤组织和叶肉经酶解分离获得了大量的原生质体。酶液中纤维酶和果胶酶的适宜浓度分别为6%和0.2%;增加0.7molL-1的甘露醇有利于保持原生质体的活力。 2.PEG融合液和电融合都能促使苎麻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电融合的原生质体融合频率较高。电融合的主要参数为:电流强度200v/m,脉冲频率1.0msecs,原生质体密度5×104ml-1,悬浮液CaCl2浓度0.5mM。 3.用KPR培养基和B5培养基对融合后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效果良好。先用半固体化的KPR分层培养,待微形愈伤组织形成后,将其转移到加有[2mgL-1NAA+1mgL-12.4-D+1mgL-1ZT+2%CM+200mgl-1水解乳蛋白+2%葡萄糖+1%蔗糖+0.8%琼脂]的B5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生长迅速。 4.将长大的愈伤组织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中诱导产生新稍。新稍长到1cm高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生根。分化培养基为MS+2.0mgL-1BAP+0.5mgL-1IBA+3%葡萄糖;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1IBA+0.05mgL-1BAP+0.05%活性炭+2%蔗糖。 5.融合后得到的66株再生植株,经染色体观察和PAPD分析,确认有体细胞杂种16株,分属于9个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