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 FI)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罕见,并且常常与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等其他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s, PFD)同时发生。其定义尚有争议,多数研究将其定义为曾出现过经肛门不自主地漏出固体便、液体便或气体的现象。据临床表现可将粪失禁分为被动型、急迫型和漏粪。粪便性状、肠动力、神经功能、肛门括约肌等盆底肌肉功能异常等均可导致粪失禁。粪失禁的患病率在各文献的报道中差异较大,主要与调查人群、判定标准、诊断方法等不同有关。老年人中粪失禁的患病率较高,可能与其盆底功能障碍、肠动力和认知能力下降等有关。因很多患者羞于就诊,导致了粪失禁的实际患病率被低估。粪失禁可产生诸多影响,不仅造成患者巨大的身心痛苦、生活不便、甚至人格改变,而且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本研究调查了北京市养老院65岁及以上的老年女性,旨在研究老年女性粪失禁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同时评估粪失禁对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走访北京市多家养老院,以65岁及以上的神志清楚、精神正常的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粪失禁患者纳入标准:出现过固体便、液体便或气体从肛门不自主漏出的现象;排除标准: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所致粪失禁,有认知功能障碍者,有精神障碍者,老年痴呆者。研究对象均自填问卷。2.问卷内容:调查对象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因素、粪失禁严重程度及粪失禁生活质量评分(FIQL)。3.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二元非条件logistic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及文献中曾报道的危险因素代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72份,其中失禁患者24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74±5)岁,粪失禁患者平均病程(4.5±4.2)年。粪失禁总的患病率约为6.5%,并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有70.8%(17/24)的粪失禁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多因素分析发现,产科相关肛门括约肌损伤(OR=6.670)、合并其他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OR=5.749)、第一胎体重(OR=5.519)和生产(顺产)次数(OR=3.722)4个因素为发生粪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由于粪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结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粪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粪失禁虽不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但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研究其发病危险因素,可为粪失禁的预防、症状的改善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