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皮肤真菌病为一种兽医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该病不仅侵袭犬,同时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现在对于犬皮肤真菌病的治疗,临床上可选的药物有限,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用药量大,毒副作用明显等缺点。本实验尝试将广谱抗真菌药伊曲康唑设计为外用剂型,旨在降低给药剂量,减少毒副作用,并有针对性的治疗真菌性皮肤感病。本实验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伊曲康唑的含量,该方法在给出特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及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符合要求,最小检测限量(LOD)为0.01μg/mL,方法灵敏度较高符合检测要求。对伊曲康唑稳定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其对光不稳定,需避光保存,对高温及低温稳定。应用HPLC法测定伊曲康唑以正辛醇为油相的油/水分配系数,可知其极难溶于水,易溶于脂类,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技术包合伊曲康唑。以包合率为指标,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包合条件:伊曲康唑与HP-β-CD用量比(1:35)、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24h)、滴加时间(20min)。通过单因素考察及以8h累计释药百分率为指标,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的处方:伊曲康唑1.5%(药物有效浓度),浓盐酸0.3%,无水乙醇5.0%,HP-β-CD 52.5%,卡波姆-940 1.5%,聚乙二醇-400(PEG-400)10.0%,尼泊金乙酯0.1%,蒸馏水适量,三乙醇胺适量调节pH值至5.0,标示量15.0mg/g;考察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含量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胶体呈淡黄色,透明均匀,性状稳定,符合标准,对温度稳定,对光不稳定需用避光包装。实验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为药物渗透及释放装置,进行体外皮肤渗透性及离体皮肤中伊曲康唑滞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药物渗透效果良好,皮肤内药物含量较高,利于治疗皮肤真菌病。通过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及皮肤致敏性试验进行皮肤毒理研究,以单剂量给药的方法,将低、中、高三种浓度的伊曲康唑凝胶剂涂抹于大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观察结果:大鼠皮肤无急性毒性反应;通过单剂量及多剂量给药方法,将伊曲康唑凝胶剂涂抹于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家兔皮肤刺激反应平均分值小于0.5,属于无刺激药物;用伊曲康唑凝胶剂、空白凝胶及阳性致敏物涂抹于豚鼠完整皮肤,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对豚鼠皮肤过敏反应分值为0,致敏率为0,具有弱致敏性,结果表明研制的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无刺激、无毒、弱致敏,用于治疗犬皮肤真菌病安全无毒。临床疗效观察:治疗10只就诊于兽医院门诊患真菌性皮肤病的犬,分别在病犬患处涂抹犬用伊曲康唑凝胶(15mg/g),厚度约为2mm,连续给药4周后,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90%,表明犬用伊曲康唑凝胶剂治疗犬皮肤真菌病治愈率较高,初步证明该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