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摄入、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导致越来越多的“文明病”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研究证实,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CT)都可以提高最大摄氧量,提高机体心肺功能,降低脂肪含量。但相同运动量下,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相比,对脂肪含量分布的影响、心肺功能的提高哪个效果更好并不清楚,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研究目的:比较10周的跑台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与跑台FATmax(最大脂肪氧化运动强度)强度持续有氧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对身体成分以及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探寻两种运动方式的健身效益差异。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运动实验法,对受试者进行运动干预,测试干预前后的身体成分指标和心肺功能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组内纵向对比分析、组间横向对比分析,以此来分析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与FATmax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对身体成分和肌体心肺功能的影响的差异。研究对象为30名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没有伤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正常,无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其它疾病的在校女大学生。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HIIT组、FATmax组以及对照组CON,实验干预为期10周。两个运动干预组(HIIT组和FATmax组)均采用跑台,坡度均为2°,每次运动总距离为8km。前6km,严格按照高强度规定,HIIT组采用90%最大摄氧量强度,每组持续4min,组间间歇采用自我调整速度主动恢复,当恢复到RPE13,则开始下一组的高强度运动,后2km采用自我调整速度主动恢复,直至完成8km。FATmax组同样采用FATmax强度持续完成6km,后2km采用自我调整速度主动恢复,直至完成8km。研究结果:(1)10周运动干预后,HIIT组与FATmax组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低于干预前,未干预组的腰围和腰臀比高于干预前,FATmax组与HIIT组的BMI下降率、腰围下降率、臀围下降率、腰臀比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FATmax组与HIIT组间无差异。(2)10周运动干预后,对照组体重、体脂率、脂肪量和瘦体重均无显著变化,而FATmax组和HIIT组体重、体脂率和脂肪量显著下降(p<0.001),瘦体重显著增加(p<0.01)。运动干预后,三组的体脂率和脂肪量有显著差异(p<0.05),HIIT组体脂率与脂肪量显著低于对照组。HIIT组和FATmax组的体重下降率、体脂率下降率、脂肪量下降率、瘦体重增长率均高于对照组,HIIT组的脂肪量下降率和瘦体重增长率均高于FATmax组。(3)10周运动干预后,对照组七个部位皮褶厚度无显著变化,FATmax组和HIIT组七个部位皮褶厚度均显著下降(p<0.001)。运动干预前三组七个部位皮褶厚度均无显著差异,运动干预后HIIT组胸部、腋下、腹部、髂部、大腿前侧皮褶厚度均低于对照组,腹部皮褶厚度低于FATmax组。另外,三组在运动后各部位皮褶厚度下降率上也有显著差异(p<0.001),HIIT组和FATmax组七个部位的皮褶厚度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HIIT组的腋下变化率、髂部变化率、肩胛下部变化率、大腿前侧变化率高于FATmax组。(4)运动干预后,两种运动方式下,受试者心率相关指标的变化:经过10周的运动干预,安静心率、晨脉均有所下降,且效果显著,但是,两种运动方式在晨脉下降方面,效果无差异。安静心率的下降方面,HIIT的效果优于FATmax。心率储备在两种运动方式干预10周后,两组均有增加,效果显著,且HIIT增加的效果优于FATmax。结论:(1)10周的运动干预,HIIT和FATmax两种运动方式,均能使受试者体重有所下降,但下降效果无差异。(2)10周的运动干预,就全身脂肪含量下降率而言,HIIT比FATmax效果好。(3)10周的运动干预,HIIT可以更好的增加全身瘦体重的比例,效果优于FATmax运动方式。(4)两种运动方式,均能使身体七点皮褶厚度下降,且在腋下脂肪、髂部脂肪、肩胛脂肪以及大腿脂肪下降方面,HIIT的效果优于FATmax。(5)10周的运动干预,均能提高受试者的心肺能力,但在提高心率储备以及安静心率的下降率方面,HIIT的效果优于FAT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