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创作、文艺表演,都是以演出市场为载体。艺术表演以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多层次的审美价值为特色,是居民消费中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之一,也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具有创造价值的产业形态之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对文化的讨论、《“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以及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改革发展,在如此时代背景下,研究演出市场体制改革的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演出市场历史悠久,对其管理制度的变迁经历了建国后的国家计划性统管再到文化体制改革的双轨制的发展轨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计划性体制的确对演出市场的发展和有效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出市场体制改革也面临着许多改革的阵痛和问题需要解决。美国、英国及韩国对包括文艺演出在内的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根据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案例调查方法、数据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我国的演出市场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对演出币场体制及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指出当前演出市场体制改革取得的一些阶段性实践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就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演出市场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特别是针对演出市场体制改革依然面临的体制核心计划性特点明显;市场意识淡薄、市场运作乏力;演出经营不按市场要求发展;微观问题严重等问题进行了重点原因分析,并提出要在宏观上转变体制核心计划性;积极开拓市场、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实现产业化运作;微观上完善投融资制度;规范演出票价;进一步培育、鼓励、引导国民文化消费的对策,希冀对我国演出市场体制改革发展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