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经济步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以及资源的稀缺性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动态的运营环境。本论文以不同的供应链结构为研究背景,从信息共享、企业间纵向/横向竞争与合作的视角,分别对纵向信息共享、横向合作(转运)以及竞争性供应链中供应链成员的最优运作策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首先,本论文针对无横向竞争供应链中的纵向信息共享问题构建了制造商如何获取零售商私有需求信息的信息共享模型,证明了在需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批发价格契约和两部定价契约能否达成纵向信息共享取决于零售商的保留利润水平。当两部定价契约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实现分离均衡的一次性转移支付的取值区间,并且发现在该均衡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与信息对称情况相同。其次,本论文探讨了横向竞争供应链中的纵向信息共享问题。我们构建了由一个受产能限制的制造商和多个进行古诺竞争的零售商组成的信息共享模型。通过求解供应链各个成员的最优决策,我们发现当总需求大于产能的时候,制造商通过产能歧视分配策略能够促使纵向需求信息共享在各方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并且给出了能够实现信息共享的产能歧视分配参数的下界;此外,结果显示生产能力约束将限制制造商的利润,同时社会福利和消费者剩余都被产能所限定。再次,本论文针对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策略构建了面向供应链的零售商之间的转运模型。我们分别讨论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决策和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决策,发现将上游制造商的定价行为纳入到研究范围以后,转运虽然能够改善供应链的绩效,但不能够完全协同供应链各方的利益,从而分散决策时候的最优订货量不能达到集中决策时候的最优水平。在考察完纵向和横向合作问题以后,本论文最后探讨了竞争性供应链中行动次序对各成员的最优决策以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问题。我们考察了两条竞争的平行分销系统,分别在确定性需求和随机性需求情况下求解了渠道成员的最优决策,发现不论需求处于何种状态,渠道之间总是存在后动优势,而每条渠道内则存在先动优势;但是渠道内的先动优势随着需求不确定性增加以及获取先动优势成员的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强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