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管理人员可能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牺牲股东利益。公司内外部的监管与信息披露,成为合理解决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维护现代企业产权所必需的制度安排之一。公司内部方面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约束经理人的行为,提高公司经营效率,从而保障股东利益。外部监管方面,例如国家法律法规、外部独立审计等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代理问题,而且能有效的防范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损害,保证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改变相关信息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证券市场的有效程度。因此,研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审计对于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寻找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方法,使得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幅度减少,可以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提高、从而改善资源配置并促使经济更加有序运行。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关于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早已有大概四十多年的历史。早期关于信息披露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理论方面,这也为后期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外学者除了对信息披露基础理论的贡献外,近年来也主要是针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信息披露质量的经济后果、信息披露质量对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及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实际上最近几年也较多呈现利用各地、各时数据重复实证的现象,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并没有多大进步。我国信息披露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研究主要以信息披露数量为出发点,之后的研究以自愿披露为切入点,主要是研究影响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的因素及其产生的经济意义。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信息评级以后,我国的信息披露研究开始转变为利用该等级来研究信息披露质量,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信息披露质量的经济后果、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等。实际上就是考察国外关于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结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关于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特征本身的研究,较少有从外部中介机构的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更鲜有结合公司治理与外部中介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故本文结合公司的内部因素(治理结构)与外部监管(外部审计)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对公司治理、外部审计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理论分析入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信息披露状况。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基础上,通过对过去几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数据分析,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外部审计与信息披露质量高低之间的关系。旨在希望能通过改善我国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审计的监管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从而更好的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为全文的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框架和基本思路以及本文的研究贡献与不足之处。本文从公司治理、外部审计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基础理论入手,分析了公司治理、外部审计可能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的影响,并利用深交所2006-2009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回归分析了公司治理、外部审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根据回归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规范研究主要用于理论分析与文献回顾,实证分析主要是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外部审计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回归关系。文章的第二部分为国内外研究综述,该部分分别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角度介绍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并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本文选题的角度。国外学者对于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由来已久,既有基础理论研究也有相应的实证研究。而国内学者对于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主要是考察国外关于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结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且大多以公司治理或公司特征的角度为出发点,较少的结合外部监管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故本文结合公司的内部因素(治理结构)与外部监管(外部审计)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文章的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该部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介绍与公司治理、外部审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的概念,来初步界定本文实证研究变量的选取,从而尽量准确的通过相关指标来衡量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二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文章依据前文对于公司治理、外部审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定义与界定以及理论分析提出了以下八个假设:(1)股权集中度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2)董事会规模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3)独立董事比例的高低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4)两职合一与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5)监事会规模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6)审计意见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7)审计收费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8)是否“四大”审计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三是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信息披露质量指标的衡量标准,并介绍我国关于信息披露质量考评的制度。文章的第四部分为实证设计部分,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对于公司治理、外部审计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概念的界定,本部分选取相关指标衡量了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并利用深交所公司的信息披露评价指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根据前人研究选择了部分控制变量,建立了回归模型。第五部分是文章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文章首先利用2006—2009年四年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最近几年有所提高,但依然不够理想。之后,文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并运用了logistic模型对经过筛选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外部审计方面,审计意见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是否四大”审计与信息披露质量不相关。(2)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大多数假设均在某一年或者某几年通过了实证检验,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两职合一与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监事会规模与信息披露质量不相关。文章的第六部分是根据本文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得出的研究结论与建议。主要包括改进信息披露质量、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监事会的改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中小事务所合并提升审计质量、加大处罚力度提升舞弊成本等内容。本文结合公司内部因素与外部监管,并将其纳入同一个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考察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由此得出结论和建议,是本文的主要贡献。但本文对于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依然沿用过去文献中常用的深交所披露的指标,并不能完全客观的评价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对于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的衡量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