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序言,一般分为自序和他序,是整部著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他序常常由相关专业领域中的某位知名人士撰写,对著作内容给予评价。通过阅读他序读者会获得一个全面的、权威的对其著作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篇他序的好坏可以影响读者对该书及书作者的态度。因而,他序在著作的推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类分析理论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序是如何建构的,以及这种建构的原因。然而,他序一直没有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他序的语类研究则更为匮乏。因此,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空白,对英汉学术著作他序的语类结构进行一次尝试性的对比研究。本文根据图书分类号,分别从哲学、语言学、经济学、气象学、地质学五门学科中选取50篇英汉学术著作他序为语料(25篇英文和25篇中文),建立语料库。本研究以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理论框架,首先对50篇英汉学术著作他序进行结构成分分析,然后根据结构成分在语篇中的分布和出现频率归纳出英汉他序的语类结构潜势,并试图从文化因素和交际目的来解释两者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发现英汉学术著作他序在语类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50篇他序中出现了十一个结构成分,通过对这些结构成分在语篇中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构建英文他序中,有两个必要成分,七个可选成分;而在构建中文他序中只有一个必要成分,九个可选成分。中英文他序都选择了同一个必要成分,即著作的特点分析及评价。这种相似性表明,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他序,其主要交际目的是一致的,即对著作给予评价。同时,中英文他序在可选成分及其成分出现频率上也各有侧重,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两种语言背后不同的文化观。本文从礼貌策略、思维模式、权力距离等文化因素来解释可选成分的不同。另外,研究还发现中文学术著作他序对著作和著作者的评价比例要更高一些,他序作者在评价中使用大量的褒义形容词,表明中文他序更具有推销目的。最后研究发现英汉两种语料在成分出现的平均数上存在差距,中文他序中成分出现平均数略高一些,这说明中文他序的语类结构要比英文他序相对要复杂一些,表明中文他序的写作要更灵活一些,作者的顾虑也更多,而英文他序的模式则更规范一些。本研究试图验证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和丰富语类研究的素材,通过中英文他序的对比研究,增加对他序语篇的认识,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英汉学术著作中他序的语类结构差异,对英汉他序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