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6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实施SOX法案,该法案404条款要求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价。2007年7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了替代第2号审计准则的——第5号审计准则,第5号审计准则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程度进行分类,要求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评价缺陷的严重性,在考虑内部审计师的客观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前提下,可利用他们的工作。我国于2011年开始在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情况,鼓励企业聘请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01号》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诚信和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做了清晰的说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也由自愿设立时期过渡到强制设立时期。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于公司内部控制及其监查评价部门的重视。鉴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可以保护外部利益相关者,缓解其与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指引》的实施可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产生重大影响。检验内部审计功能、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关系,能明确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和健全所发挥的作用,为政策制定部门和公司管理者深入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情况及监督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支持,帮助其对企业进行更好的管理。本文研究《指引》实施的初期,内部审计功能、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对企业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完善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2011-2013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内部审计功能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以2013年上交所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1)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2)内部审计部门的经验具有促进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作用;(3)审计委员会不同的专业类型促进了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4)观测年度内审计委员会成员变更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5)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越长,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可能性越低。另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规模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正相关;审计委员会成员学历水平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但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