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的“赤子之心”思想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980_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学说中的“赤子之心”思想,是连结儒学核心理论范畴“仁”与“诚”的关键处所在,也是孟子学说乃至整个儒学思想体系不应忽视的核心理念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研究“赤子之心”思想,应当细致考察其理论内涵及外延。“赤子之心”一词中,“赤子”是“心”的主要限定语和核心意旨。因此对于“赤子之心”语义的把握,除了要立足于孟子心学的基础之上,更必须先从原初境域下的语词入手,去理解“赤子”一词的实际理论内涵,并且分析其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理论大环境和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局面下所呈现出的各种引申涵义和具体运用范式,由此来厘清“赤子之心”理念的具体所指。  对于“赤子之心”理论的理解,历代学者分别持有“民心”和“本心”两个不同的理解维度,其中尤以“本心”说的立论通达万变、精一纯粹,最为精彩独到。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赤子之心”的具体涵义就可以准确地以“本心”立说,亦即将“赤子之心”理解为人所皆有的本然纯真之态。这样理解的“赤子之心”,其丰富的理论特征主要包括了连续性、先验性和本体性三个方面。这些特征,都借由“赤子之心”思想同孟子学说各方面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融贯统一体现在了《孟子》的原典文本之上。也正是由于此原因,“赤子之心”思想可谓是统摄《孟子》全篇,在孟子学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根本属性和核心地位。  孟子学说中的“赤子之心”思想,不仅向上继承了孔子仁学思想的精义,同时也向下对后世的相关心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启发性意义。这之中包含了对于人类本真存在的呼唤,并且从这一点出发,“赤子之心”思想向我们展示出了儒家诚信文化独特的思想魅力。“赤子之心”思想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现实关怀对于当前儒家诚信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们今天研究孟子的“赤子之心”思想,不仅应当从个人道德修养的角度去理解这一思想的内在意旨,更应当同目前的社会现实相联系,以便于更彻底更深入地发挥“赤子之心”思想的妙用。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伦理”成为了21世纪的“显学”,企业环境责任也日益受到社会以及学界的关注。企业生态道德责任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这一过程中,广西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这影响到广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发展途径。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作为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名教地位的下降与日益虚伪化、矫饰化的严重,名教对社会秩序、教化的作用已逐渐削弱而陷入崩溃的边缘,与名教相对的自然则逐渐显示出它的本根性、内在性
道德榜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能否被正确运用,关系到道德教育成效的高低。我国在实施道德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对道德榜样的不当理解,制约和
利科是通过意志哲学的门槛跨入诠释学研究领域的。在意志哲学阶段,利科运用现象学意向性分析的方法描述人的意志和情感经验。随着研究的进展,现象学的方法逐渐显露其局限。在描
主体客体问题是近代西方哲学的重大问题。在各执一词的争论中,西方认识论深陷主体无法走出自身和客体无法真正进入主体的困境。作为现代哲学开创者之一的马克思在认识论上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