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中原--重庆抗战文艺刊物《中原》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780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文艺是中国现代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抗战文艺方式有很多种,但从重庆抗战时期出版发行的文艺刊物的角度进行研究能比较集中表现抗战文艺的特点,也较容易从最“原始”的层面触摸到抗战文艺的现状。因为抗战文艺刊物作为一个信息载体记载了各种重要的文艺组织的兴衰成败和具体组织结构、活动、工作。抗战文艺刊物上的诸多作品是对抗战现实生活的描写,有助于把握战时民生、民情;一些文艺理论的著作有助于把握战时文艺方针、政策;一些探讨文艺运动的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各种文艺运动动态和方向。《中原》作为抗战文艺刊物虽然发行时间晚,出版期数少,但由于《中原》是郭沫若主编,加上诸多知名文艺家在上面发表文章使得《中原》在渝影响颇大,《中原》以全面开放的姿态使其园地“百花齐放”,故其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作品精彩。
  长期以来,对抗战文艺的研究视野囿于政治标准和意识形态,对抗战文艺刊物这种原生态的研究不但较少而且就算有,也多少改变其原汁原味的战时文艺特点。我们在回到战时文艺刊物的研究地面上来,能更好的观摩战时文艺方向和特点。研究《中原》就可以发现它的文艺自律和文艺反映生活原貌的特征。《中原》虽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帮助下发行出版的,但《中原》并不是党的文艺刊物,也没有迎合党的文艺政策和政治需要,而是从一个文艺刊物自身的文艺发展和文艺建设要求出发的。郭沫若为《中原》主编,但郭沫若并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和文艺思想强加在《中原》上,《中原》实则具有相当的文艺主体自律和开放的特质。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中原》:
  第一部分,外部研究和刊物结构研究。研究其出版发行过程,情况,刊物结构,从而把握该刊的大致面貌和基本轮廓,形成对该刊的初步认识。
  第二部分,内部研究。主要是对国内作家的作品研究和对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研究,通过对国内作品研究发现其主要是体现了战时现实主义的深入发展这一特征,对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研究发现其对外国文艺不拘一格的译介,即没有按战时抗战政治要求的需要译介而是按文艺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大量吸收引进,体现了该刊文艺主体自律的特点。
  第三部分,历史影响和意义。由此,我们既可以依据《中原》了解抗战后期重庆民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可以大致掌握抗战后期重庆文艺发展方向和文艺运动动态。
其他文献
当前,全球正处于信息与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互联网+战略也随之兴起,大数据分析、网络营销、智慧互联、网络金融、网络医疗等新兴网络运营模式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产、销售以及“第三方服务”不可或缺的平台。在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已经每况愈下,大型互联网公司也在轮番抢占电信运营商市场。因此,对移动互联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推动自身发展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课题。 
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管理业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识与追捧,但行业的缺口仍然巨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管理服务的具体功能、效果、服务形式和规范性上仍存在断层,购买意识也相对不足,于是研究健康管理机构的营销策略,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论文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以从事健康管理服务的A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SWOT分析工具,对A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内外影响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知识资源已经超越企业现有资源价值上升为企业最具价值的主体战略性资源。如何有效促进组织从外部转移新知识,促进信息与资源的更替交换,保持现有知识资源活性,是企业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优势源泉。跨边界知识转移的有效进行关键在于边界扳手在组织边界的知识转换。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为组织获取知识,并且通过个体行为人的不断学习与创新能够维持组织自身的竞争优势。然而,跨边界知识转移是
学位
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导致存在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且公司治理问题严重,其中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是公司治理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事实表明,公司的大股东利用自身的绝对优势进行掏空行为,从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侵害公司利益。因此,对于学术界和实务界来说,对大股东“掏空”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督,起到保护中小股东以及公司利益的作用成为了公司治理的一项热门议题。本文从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的司法解释实施的角度出发研
会计信息决策有用观认为,在投资者做出购买决策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向市场披露出的公司信息能够产生决定性的直接影响。所以,披露时信息含量不足或者存在信息偏差,将会阻碍投资者做出理性判断。如此一来不仅会错失投资机会,还会加深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引发股价崩盘风险。因此,资本市场中信息含量是影响股价崩盘风险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并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财政部2016年发布新审计报
学位
本文选取2013-2018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检验了盈余管理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从宏观因素即法制化水平和微观因素公司治理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与审计费用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2)降费政策实施后,减弱了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3)盈余管理在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
学位
2018年8月31日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第七次修正,并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行。本次修订的亮点主要概括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迈出综合征税的第一步,修订前“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是分项目征收,修订后将这四项劳动性所得并入“综合所得”。二是征管模式实行按月或按次分项预缴、按年汇总计算、多退少补。三是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每人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四是新增六项专项附加扣
学位
外债管理的目标具体体现为"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规范对外举债行为,加强外债的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提高外债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外债风险.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外债管理部门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要主动适应变化的国际金融制度,合理利用赋予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有关"游戏规则"的制定;对外债实行开放式管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由外债产生的财政、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概言之,对外债进行
学位
本文着力于探讨电子认证相关的法律问题,结合各国电子认证立法对认证行为中产生的法律关系和各方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我国现行立法提出一些完善意见。第一章从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的关系入手,阐述了电子认证在电子商务中的安全保障作用。同时对以认证机构和电子证书为核心的认证制度进行了概述。本章还对目前各国在电子认证立法方面的情况作了介绍。第二章明晰了电子认证法律关系的性质,并对电子认证机构与证书用户以
学位
  本文对我国为何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了简要的界定,从而使文章的内容,所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更加明确,所作的研究和建议更加落到实处。本文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其次介绍了该制度的起源;最后详细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第二部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论述了在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其次论述了在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能够建立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本文提出了我国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