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黄泻湿汤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研究与疗效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dxm7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疹(1)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呈现多样性与多形性,瘙痒较为剧烈,容易复发,顽固不化,是皮肤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一种多发病。局部会有渗流滋水是其主要特点跟特性,中医认为其湿邪内蕴是它的主要病因,用以祛湿化湿是基本且根本的治法,内治辨证给以加减成方,外治选择适宜且安全有疗效的剂型。中西医对湿疹的治疗方法各有所不同,西医往往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或外用激素药物来治疗,但在停药极易复发,且长时间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会引起许多副作用;而中医主要以辨证论治的成方加减,其在减少用药与停药后的副作用、提高疗效与降低复发机率。导师在湿疹的治疗方面有着许多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加减成方来治疗各型湿疹,在治疗上有着显着的疗效。目的:以苦黄泻湿汤为主方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对湿热型湿疹和西医诊断标准为急性湿疹的临床研究与疗效观察,并与西药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来比较苦黄泻湿汤治疗湿热型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全部病例均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组30例,辨证属于湿热型湿疹给予“苦黄泻湿汤”加减(一日二次)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西替利嗪(一日一次)口服;分别观察治疗8周后皮损改善情况与瘙痒程度。结果:本研究共观察55例湿热型湿疹的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痊愈3例(10%),显效16例(54%),有效7例(23%),无效4例(13%),总有效率64%。对照组治疗25例,痊愈1例(4%),显效4例(16%),有效15例(60%),无效5例(20%),总有效率2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并且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情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湿疹与对照组的疗效相当。但是治疗8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皮损表现与瘙痒程度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苦黄泻湿汤对湿热型湿疹疗效确切,并有着较为显着的疗效,对主要临床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QOL)及二者相关性。方法应用微型营养评价(MNA)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108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和QOL,并分析二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中不同程度鼾症患者睡眠结构及醒觉指数改变情况。方法收集63例老年鼾症患者,进行睡眠监测,根据AHI分为单纯鼾症的对照组,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西部大开发十年以来,四川省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等都是位居西部地区的第一,其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李庄案”引发了法律界的热议,热议的背后是价值的衡量、政治意识与法律意识的较量,是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立场选择的结果。法律方法在“李庄案”中再次扮演了工具的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颈夹脊穴与单纯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定电针颈夹脊穴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情况,为临床更广泛地运用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理论依
目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类型,研究表明其发生与迷走神经受抑制有关,自主神经(特别是迷走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降低,心肌细胞膜电不稳定性增强,室颤阈降低
研究目的观察产后宫清汤(自拟方)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产后宫清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提出了战略高技术产业对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创新驱动模型,并建立了创新驱动函数模型,以武汉地区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做了分析。
禁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人们对某些特定语言、行为自我限制的外在表现。禁忌现象具有普遍性,大到一个民族,小至一个部落都有各自独立的禁忌文化。作为禁忌外在表现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RM)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1例RM致AK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13例出现无尿、少尿及茶色尿;7例出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