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临床数据及细胞水平的研究均观察到雌激素受体(ER)能够影响乳腺癌对紫杉醇化疗的敏感性,但该现象尚未在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且相关的内在机制尚不明确。我们课题组前期通过建立一对同基因型的细胞株BC-V (ER-)和BC-ER (ER+),在体外证实了ERa能够参与乳腺癌对于紫杉醇的耐药。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此项研究将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进一步在体内探讨ERa介导的紫杉醇耐药及其内在机制。此外,我们还将研究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氟维斯群在体内能否逆转ER-介导的耐药。[研究方法]:将同基因型细胞株BC-V (ER-)和BC-ER (ER+)分别接种于裸鼠腋窝皮下,建立肿瘤移植瘤模型。待肿瘤大小长至0.5cm左右时,将动物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处理生理盐水(CTL),雌二醇(E2),紫杉醇(PTX),雌二醇和紫杉醇(PTX+E2).通过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及组织学研究来评估E2/ERα对于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将研究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氟维斯群能否逆转ER介导的耐药。[研究结果]:与单用紫杉醇(PTX)处理组相比,雌二醇紫杉醇共处理组(PTX+E2)显著降低了紫杉醇对于BC-ER肿瘤的疗效(51.23%vs36.71%,p<0.01)。组织化学检测证实E2明显抑制了紫杉醇的细胞毒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氟维司群能够降低ERa的表达,促进紫杉醇介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增加BC-ER对于PTX的敏感性。[研究结论]:该研究通过建立同基因型ERa+移植瘤模型,首次在体内证实了E2/ERa介导的紫杉醇耐药。更有意义的在于我们在体内发现氟维司群具有逆转雌激素受体介导的紫杉醇耐药。这些研究发现对于临床上抗雌激素药物联合运用化疗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