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权是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一项基本权利,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和社交平台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公众的话语权,公众通过与媒体的互动影响甚至改变着媒体生产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本研究基于场域理论的视角,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媒体与公众话语权互动博弈的过程,理清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创新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理论研究的方法。 根据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媒体与公众在微场域内进行话语互动博弈时,双方的话语权受制于各自在场域内所处的位置,而这又受到了行动者的资本总量和行为惯习的影响。本研究以2017年3月23日-2017年6月30日发生在微场域的辱母杀人事件为例,来分析该事件中媒体与公众话语互动博弈的具体情况。首先,基于场域理论逐一分析微场域的游戏规则以及行动者的资本、惯习和利益幻象。通过布尔迪厄提出的公式可知,行动者的话语实践是其所在的场域、行动者拥有的资本以及行动者形成的惯习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次,以政府部门的介入为分界线将辱母杀人事件的讨论进展分为两个阶段。媒体与公众之间的博弈由非合作博弈逐渐转向合作博弈,双方的话语表达也趋于理性。本研究通过分析话语影响较强行动者的文本内容以及转评量和粉丝量发现,媒体的话语处于更为强势的地位,而大多数公众的话语依然处于“传而无效”的状态,话语影响力甚微。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发现,辱母杀人事件中媒体与公众在互动博弈的过程中具有设置议程、理性对话、实现双赢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问题,且媒体与公众的话语权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影响着行动双方的话语表达和社会效益的总和。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紧扣场域理论,提出三点建设性意见。第一,行动者参与活动时应该利用自身资本优势采取最优的行动策略,丰富自身的话语表达内容,尽量拓宽自己的资本交换范围,进而增强自身的话语权。第二,博弈双方还要突破自身话语生产和表达的惯习,争取达成正和博弈。媒体在客观还原事件真相的同时应力所能及地挖掘事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公众则应对网络上的信息有自己的甄别能力,理性发言,以免扩散不实信息。政府部门也必须抓准博弈的有利时机,及时还原事件真相,妥善解决问题。第三,互动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场域的博弈规则。媒体要坚持新闻真实、客观的原则,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公众则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正确利用媒介资源,理性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